保健 - 第87期 - page 47
45
名醫專訪
醫改並不成功
訪:
改革三十多年,醫改也改了三十多年,國家的
投入年年在增加。中央政治局都為此開了二次
專題報告和討論會。為何“看病難、看病貴”
的問題依舊?
陳:
“赤腳醫生”消失同時,便開始了我國醫療保
障體制的改革。
2005
年有兩份研究:一份是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新醫改研究報告》,認
為目前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表現
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衞生投入的宏觀效
率低下;另一份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
2005
年 人 類 發 展 報
告》,對於我國
醫改的結論是,
並不成功。迄今
又過去六年,國
家成立了醫改協
調小組,有所前
進,但問題並未
解決,“醫改並
不成功”的結論
沒 有 撤 銷 。 看
來,沒有找到難
題的根源,無法
治本,只能頭痛
醫頭腳痛醫腳。如醫藥分家,推不下去,患者
也不方便;如電話預約掛號,掛號大廳的人少
了,對於號源緊缺科室,電話排隊的時間長
了—。
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實現由公費醫療制
度向適度自費制度的過渡,本無可厚非。可是
當人們的工資不漲而醫藥費用大漲,要為看病
多掏腰包時,“看病貴”的矛盾便突出了。第
二步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衞生事業。用政策刺激
醫院創收,默許醫生吃回扣,收紅包,鼓勵醫
生走穴,容易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第三步醫院
產權改革,
2000
年有百餘家公立醫院(主要是
基層醫院)被拍賣,政府資本退出了,加上補
助政策、稅收政策、招標采購、價格管理、選
擇醫生手術等等舉措,看病難、看病貴更加突
出。政策連連失誤,導致了醫改不成功。衞生
行政管理部門要有勇氣承認醫改不成功,更要
有勇氣承擔責任。
“市場經濟”成為追逐私利的檔箭牌
訪:
請問,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裏?
陳:
在“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衞生事業”的指導下,
離不開一個原則:追求利益最大化。
1989
年衞
生部等《關於擴大醫療衞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意
見》中提出了五點:一,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
承包責任制;二,開展有償業餘服務;三,進
一步調整醫療衞生服
務收費標準;四,衞
生預防保健單位開展
有償服務;五,衞生
事業單位實行“以副
補主”、“以工助
醫”。很明顯,市場
化逐步進入到醫療機
構。
1992
年衞生部強
調“建設靠國家,吃
飯靠自己”的精神,
給了不少政策刺激醫
院創收,彌補收入不
足。這些措施力圖通
過市場化調動企業和相關人員積極性,又消化
國家對衞生事業投入不足的影響,但忽略了醫
療衞生事業的公益屬性,釀成看病問題突出,
群眾反映強烈的後患。
2003
年非典,衞生部反
應遲鈍,措施不靈,問題直接暴露出來了。這
樣的市場化,錯就錯在金錢掛帥和功利主義的
導向上!
由於市場化和產權改革,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
性越來越弱化,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
“為病人服務”的天職缺失,患者及其家屬尊
重醫務人員的義務也淺淡了。各大醫院的掛號
大廳天天有通宵排隊的長龍,號販子、醫托應
運而生。外地病人與其在大城市多住一天,不
如買個高價號。當他們拿著數百元的高價號去
看醫生,有的病人五分鐘就被打發走了。而醫
1...,37,38,39,40,41,42,43,44,45,46
48,49,50,51,52,53,54,55,56,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