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讀
者信箱
簡志瀚
教授主持
Kan Chi Hon
編輯先生:
您好。寫這封信時,“手足口病”正鬧得沸沸
揚揚,全國萬餘人染上了FW82腸病毒,死亡個案
增至37宗,疫情正在迅速擴大,香港也備受威
脅。我有一個三歲女兒,在上幼兒園。我天天真
是提心吊膽,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對這個病一
知半解,很多概念都不清楚,更添疑慮。比如:
手足口病是否就是FW82感染?手足口病是否就是
“口蹄疫”?手足口病為何如此凶險?面對目前情
況,我們又能做些甚麼?如能給予解答,則十分
感激了。
讀者!梁阿娣上
3119年6月7日
梁阿娣女士:
您好。您提出的問題,想必也是當前很多家
長都想知道的。現請簡志瀚教授就他所看到的資
料作一簡單的回答,供妳參考。
一、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與口啼疫(Aphtae epizooticae)是兩個不
同的疾病。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而
手足口病則是由腸病毒引起的。口啼疫病毒主要
感染牛、豬、羊、等動物。人類雖也可能通過接
觸受感染動物而患上口啼疫,但這種情況較罕
見。
二、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先由新西蘭報道
的。1959年正式命名為手足口病。引起手足口病
的病原體是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
和EV71病毒,其中以A16型柯薩奇病毒和EV71型
腸病毒最為常見。腸病毒是屬於微小核糖核酸
(RNA)病毒科,在腸道內增殖,並從腸道排出。
手足口病患者在發病急性期,病毒可自咽部排
出;㠖疹破潰時溢出的㠖疹液亦含有大量病毒;
病後數周,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其
實,人群普遍已感染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病毒,
並獲得免疫力。但由於感染病毒型別不同,所產
生的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
染發病。成人大多因隱性感染而獲得抗體,對本
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免疫力低的成人也有患病
的可能。故此,病患者多為學齡前兒童,尤其以3
歲或以下的兒童發病率為最高。
三、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四季均
可發病,以夏秋季高發,今年的發病高峰期提
前,專家認為,可能與氣溫上升較早有關。該病
潛伏期約2-7天,急性起病,有低熱。開始時,和
一般感冒不易區別。但它有特殊的表征,一如它
的病名所揭示的,在口腔粘膜、手掌、腳掌等部
位都會出現紅疹或米粒大小的㠖疹,不癢、觸之
覺痛。㠖疹周圍因發炎而呈紅色。臀部或膝蓋亦
偶可見及。此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咳嗽、流
涕、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該病絕大部分預
後良好,在有限的病程內可不治自癒。但為何有
些患者卻極度兇險,甚至可以致命?此皆因患者
同時出現了諸如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
麻痺、肺水腫、甚至心肺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所致。至於是甚麼原因導致這種常見的病毒會出
現如此嚴重的併發症,其機制比較複雜,目前仍
在深入研究之中。
四、面對手足口病傳播蔓延,並日趨惡化的
今天,還是要以預防為主。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因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食物、口鼻飛
沫、唾液及接觸傳播為主,因此,預防上主要應
做到: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與病者共用未經消毒
的水杯、碗筷和食具等,以防病從口入;避免與
患者及患者使用過的衣物、毛巾、手絹、玩具及
床上用品接觸,以防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
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幼兒園和
托兒所如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以免造成
交叉感染;平時孩子更要注意平衡飲食、適當運
動,加強體質鍛煉,以提高扺抗疾病旳能力。目
前,要提高對此病的警覺,孩子若突然發病,精
神不振,出現紅疹等時,要及早就醫。
EV71腸病毒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