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81期 - page 33
31
名醫專訪
健康資訊,並運用這些資訊來維護和促進自身
健康的能力,這是衞生部首次公佈中國居民健
康素養的調查結果。而且,我們要注意一個資
料,就是
65
歲至
69
歲年齡組的健康素養最低,
為
3.81%
;
55
歲至
64
歲年齡組的健康素養次之,
為
4.69%
。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體,也是這些
所謂健康、養生專家的主要追捧者,這部分人
格外缺少醫學知識,也是某些僞專家、僞知識
學會迅速火爆、躥紅的重要原因。
訪:
請問譚教授,張某“大師”的所謂養生理論中,
向市民推介;只要每天喝一斤綠豆煮水,便能
治近視、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等等。
您是否認為有違科學化的原則?
譚:
他這種所謂養生理論,是有違科學化的原則,
很多專家列舉了大量數據和臨床試驗結果,駁
斥了此類明顯違背常識的僞養生理論。若把綠
豆說成他所說的“功效”,實際上是非常不科
學的,吃豆類是很好的,但是綠豆是不能治病
的。從營養學來說,豆子都有它的特點,蛋白
質比較高,在吃的過程當中它的一些膳食纖維
和一些成分對機體是有利的,但是也不是那麽
神。同時,對“患病不用服藥”的論調,應予以
堅決駁斥,因無論中醫還是西醫,合理用藥都
是必須遵循的原則。老百姓不能一味拒絕使用
藥物,以免失去有利的治療時機,從而對健康
造成更大的傷害。
訪:
請問譚教授,張某“大師”又一再否認「鈉鹽攝
入量太多,將導致高血壓」的說法,又是否有
違科學?
譚:
鈉鹽攝入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的說法,是全世
界公認的,而且是經過了大量的研究、試驗而
得出的結果,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定要
降低鈉鹽的攝入量。也就是說,張某完全顛覆
了已有的、建立在完善科學試驗基礎上的、一
些基礎養生理論。還有比如牛奶和酸奶,張某
“大師”提出是不能喝的,因為黏稠會引起血
液變稠,引起血管堵塞。這也是沒有任何科學
依據的,而且沒有基本的科學常識。
訪:
張某“大師”成為“養生明星”的平台,首推湖
南某衛視,從今年
2
月
1
日至
4
月
4
日,張某“大
師”三上湖南某衛視《百科全說》欄目,以開講
座的方式推銷自己,從此紅遍中國。而此前他
出版的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也曾在數
周內佔據暢銷書排行榜首位。隨後,出於追蹤
熱點、迎合受衆等考慮,衆多媒體紛紛採訪張
某“大師”,在媒體這一放大器的作用下,張某
“大師”火爆至鼎盛高峰。因此;在推波助瀾
方面,某些媒體實在有不可推缷的責任,起碼
違背了媒體的“誠信”,未知譚教授對此有何見
解?
譚:
我認為“誠信”是醫學科普的基礎,要是沒有了
這個“誠信”,其他的都是免談。醫學科普傳達
的觀念、知識,要能簡易明瞭,有可操作性。
所謂一聽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靈,但是,
一定要避免把這個過程“張某大師化”,他所
傳遞的口訣也好、秘方也罷,都必須要有科學
依據的,這種東西不是說相聲,不能瞎編。要
知道,真正科學的東西是不怕重復的,例如大
家說青黴素在治療中有療效,那是經過幾千、
幾萬人次都能適用的,甚至不管哪種膚色、哪
個民族的人都能使用,它是一個可以重復的個
例。而張某“大師”所說的吃白蘿蔔、喝綠豆
湯,就能把病治好了的“成功案例”,有哪個
是被可重復證明的?醫學科普,那是關係到人
的健康乃至生命的,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絕
對不能鬧着玩的。現在有的電視節目,把醫學
科普完全娛樂化了,奉行所謂的娛樂至上、娛
樂至死的觀念,這絕對是過度娛樂。我同意生
活是需要娛樂的,但是娛樂不是生活的全部態
度,生活尤其是健康的生活,還需要嚴謹、認
真、負責任,需要有敬畏心。很多“養生明
星”為了賺取名利,都強調簡單、快速治療疾
病,甚至開出單一的治病方案。其實生命現象
是很複雜的,中醫強調辨症施治,因人而異,
1...,23,24,25,26,27,28,29,30,31,32
34,35,36,37,38,39,40,41,42,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