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71期 - page 11

9
專訪與專論
提供有用營養
腸道內有些細菌能合成硫胺素、核黃素、煙
酸、生物素、葉酸等B族維生素和有助於凝血功能
的維生素K。雙岐桿菌和乳桿菌因能產酸而造成酸
性環境,從而促進維生素D和鈣的吸收。有些腸內
細菌還能降解氨基酸產生氨,被再利用合成新的氨
基酸。有些細菌還可以將糖分解成小分子,以便人
體吸收等。
促進免疫效應
細菌的感染是幫助免疫系統健全發展的關鍵。
人體免疫器官的發育、成熟,除了結構完整,機能
健全外,還離不開終生與共的微生物抗原的刺激,
只有在這種剌激下,免疫系統才能產生免疫應答,
使人體免疫力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張力,對感染原保
持一定的警惕性。為了研究感染對宿主生存的意
義,早在五十多年前,科學家們就曾培育出一種「無
菌鼠」,以觀察這種沒有感染的老鼠是否更加健康。
但事實卻相反,他們發現,這些無菌鼠的腸道發育
不正常,影響營養的吸收,終致死於營養不良;它
們免疫系統的功能,也因無法正常發揮而更易受感
染和出現過敏現象。故腸道常因感染而發炎等。
抑制腫瘤生長
腸道內的雙岐桿菌、乳桿菌等,可將腸道中
有致癌性的亞硝胺降解為仲胺和亞硝酸鹽。有實
驗給腹水癌小鼠注射嬰兒雙岐桿菌,發現癌全部
消退,而對照組動物則全部死亡。而另一實驗顯
示,口服乳桿菌對S180肉瘤也有抑制作用。
感染摧毀健康
某些微生物的感染,無疑會成全人的健康,
但也不能不看到,有些卻會引起人體的病變和疾
病,甚至死亡。因此,我們在“歌頌”細菌對人體健
康作出貢獻時,絕不意味著對細菌的致病作用可以
放鬆警惕,相反,對抗傳染病,實應常備不懈。
人類目前除了要應付早已存在的傳染病外,
還要面對一度受到控制,而現在似有死灰复燃之勢
的傳染病;而且還要對付層出不窮的新發現的傳染
病;此外,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原來一些過去
以為與感染無關的疾病,原來卻是由感染造成或
與感染密切相關的。
始料不及
現在認識到,許多原來以為是其它原因所產
生的疾病,如癌症、消化性潰瘍、動脈硬化、癲
癇、精神病、老年性癡呆等,其實都是與感染有
關。現在己經確認:某些人乳頭瘤病毒(HPVS)是
造成子宮頸癌的重要原因;慢性B型或C型病毒性
肝炎可能導致肝癌;EB病毒與鼻咽癌的發生關係
密切;消化性潰瘍是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動脈
粥樣硬化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由於血管璧存
在的慢性炎症所致,而發炎可能是由於肺炎衣原
體所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被認為是導致
癲癇的原因;有報告稱,衣原體由於它的表面有
大量的半胱氨酸,當腦神經細胞被衣原體感染
時,可使腦神經細胞屯積大量的牛磺酸,進而導
致老年性痴呆;許多研究還指出,精神分裂症也
是由於感染了病毒基因所致。這些發現,大大地
豐富了這些疾病的病因學內容,從而,對這些疾
病防治的方向也要作出相應的補充和調整。
捲土重來
結核病早在二、三千年前已有記載,19世
紀,肆虐人類。1882年,德國醫生科赫証實,該
病的病原菌為結核桿菌。它主要是通過呼吸道,
在人群中互相感染。常在肺部造成損傷,俗稱「肺
癆」。病人可出現低燒、盜汗、咳嗽、甚至咳血、
咯血,以至因大出血而死。曾有「十癆九死」之
說。除肺外,還可感染其它器官,造成骨結核、
淋巴結核、腸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直到應用
卡介苗接種,預防結核病取得成功,使發病率大
大下降。及至抗結核病的特效藥的發明,使病死
率大大降低。加上社會的進步,預防意識的加
強,使有些人樂觀預言,人類將可在2000年消滅
結核病。但事與願違,在世紀之交,結核病不但
未被消滅,而且還出現了大幅攀升。主要原因可
能是由於結核菌捲土重來,但由於結核菌因基因
突變而發生了變異,已成為一種全新的細菌。抗
菌素、疫苗都無所施其技所致。有報告稱,到
2004年,約200萬人死於結核病。
似曾相識
人類與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打交道的歷史
己經很長,對多次流感的世界性流行,更是印象
深刻。但由於見怪不怪,平時人們對此,似無懼
色。但一旦出現流行,又會再次出現恐慌。香港
今年冬季特別寒冷,迎來了流感旳高峰期,農曆
年前後,病例逐漸增多,加上三歲女童因感染
1...,2,3,4,5,6,7,8,9,10 12,13,14,15,16,17,18,19,20,21,...8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