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82期 - page 54
52
專家論壇
苗”。要培養自己對他人生活或事件的興趣,可以
先從某一個人開始,這樣就可以使交流更容易些,
逐漸消除自己的封閉習慣。幫助他人為他人做事會
使你感到自己被人需要,這樣會減輕你的孤獨感。
邀請別人和自己一起做事,比如說一起活動,就會
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信任一個人,你就會
發現你交上了一個知心朋友。如果發現這種信任是
可靠的,你就會感到非常快
樂。努力參加集體活動,成
為集體中的一員,和他人一
起分享快樂分擔痛苦,這對
有些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
的。但你一旦鼓足勇氣去參
加一個活動,你就會找到使
你感興趣的東西,還會發現
一些你所喜歡的人,友誼也
就會隨之而來。
群體抗癌彰顯無窮魅力
目前,隨著對腫瘤病因病理
認識的深化、各種治療方法
的創新和改進,腫瘤治療的
理念、策略和模式也在不斷
地演變,惡性腫瘤的治療正
在經歷從多元化治療模式向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
發展。這種模式是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多
學科(包括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各種有效手段,以最
適當的經濟費用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
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這種全新的生物
-
心理
-
社會醫學治癌模式,何裕民
教授概括為
GI4P
模式,即:
Gu i de
(指導、引路),
In t egr a t e
(整合),
4P
為預測性
(Pr ed i c t i ve)
、預防
性(
Preventive
)、個體化(
Personalized
)和參與性
(participatory)
,後者指通過患者教育實現患者對治療
的理解與參與。
在長期的腫瘤臨床實踐中,何裕民教授注意到一個
鮮明的事實:同樣生了腫瘤,夫妻恩愛,每次就診
夫婦隨診的,以及老年患者中,子女孝順,每次陪
同就診的,治療效果明顯較佳,康復的可能性大大
增加。否則,療效會受影響。因此,對腫瘤患者如
何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援,也是影響療效的一大問
題。
在這裏,何裕民教授強調的是患者自身的調整,也
就是患者的“參與性”。他表示,社會支援是種雙方
的互動,首先是患者要有這類參與意願,並解除了
自我封閉,才可能有真正涉及社會的支援。可能後
一因素更為重要,因為腫瘤患者心理活動有其一定
的特殊性,易自我防範。而要對患
者作出調整,我們就要把患者教育
開導工作放在現代腫瘤治療康復的
GI4P
模式背景下考慮。
人以群分,人都是有歸屬感的。
這種歸屬感帶來的不只這種自我
“身份”的認定,更重要的是與之
相伴隨的安全感,和隨時可以獲得
的一種無形的、來自團隊的相互精
神支援。因此,群體抗癌能發揮和
調動癌症患者機體的積極作用,使
患者由消極被動地接受治療轉變為
主動積極參與治療,由坐以待斃轉
變為拼搏求生,由無能為力轉變為
大有作為甚至創造奇跡。
何裕民教授進一步分析說,就群體
組織形式而言,“非正規團體”比正規的(官方的)團
體組織更具“群體凝聚力”。因為非正規團體本身就
是一個充分自由的集合體,團體內在的凝聚力靠的
是互相認同或利益關係一致,更具有心理的相容性
和相近相悅性。即使是有所矛盾,也很容易自行解
決;若無法自行解決,非正規團體“進出”自由,選
擇退出即可。而在一些正規團體內大多人與人的關
係緊張,矛盾重重,或不斷滋生事端,釀造個體壓
力,成為抑鬱與心理應激的源頭,且人們無法作出
自主的選擇。可見,非正規團體在社會生活中更多
地扮演著人際關係“緩衝器”、個體情緒“調節器”和
小社會團體凝合劑等的正面作用。
醫院只是腫瘤治療的場所之一,醫院以外的社會,
才是腫瘤治療與康復的更大場所。何裕民教授指
出,促使各種健康的康復類“非正規團體”的建設與
發展,將為腫瘤患者的治療與康復發揮醫院醫師所
無法發揮、且無法替代的巨大而積極的作用。
1...,44,45,46,47,48,49,50,51,52,53
55,56,57,58,59,60,61,62,63,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