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82期 - page 53

51
專家論壇
法,至今病情穩定,沒有出現復發和轉移。在張阿
姨的康復路上,癌友協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化療
期間,她深感疾病的知識很缺乏,一點都不懂,到
第六個療程,跟癌友有點交往了,逐漸懂得癌友之
間要有交流,一是知道病情怎麼處理,另外病後康
復期怎麼來配合治理。化療一結束後,她就參加了
南通民生健康家園,在家園裏,她找到了屬於自己
的家,癌友互相關心、互相鼓勵、學
到了很多活下來的知識和辦法。家園
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公益活動,接受
新病人諮詢,提倡群體抗癌,她都會
積極地參加。在家園裏,她不但成就
了自己,還幫助了別人。如今,張阿
姨的鄰居和朋友經常能在電視或報紙
上看到她活躍的身影。
近幾年來隨著癌症發病率的逐年升高
以及大量首次治療結束後的患者流入
社會,各地以清一色的癌症患者組成
的癌症群體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
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相互關愛、相
互激勵,互訴衷腸,集體學練郭林氣
功、太極拳,還組織文藝隊唱歌、
跳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抗癌效果,很快扭轉了醫
院裏以單科治療、單一治療、單個治療,癌症患者
處於孤獨、無援的被動局面,變消極、悲觀的被動
等待治療為積極、樂觀的參與抗癌鬥爭,呈現了一
片春光明媚、陽光燦爛的抗癌前景,翻開了群體抗
癌、綜合治療的歷史新篇章。
何裕民教授認為,一個人生了腫瘤以後,由於對腫
瘤缺乏認識等原因,常常會產生一些複雜的心理和
情緒,如悲觀、失望、恐懼、孤獨感、失落感等。
醫院治療結束後,患者常常陷入困惑,不知道接下
來該做些甚麼,怎樣做才能有效延續醫院治療的效
果,更好地康復?對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參加公
益性的癌症康復組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何裕民教
授進一步指出,我國的群眾性癌症康復組織是探索
中國特色癌症康復模式的新嘗試,也是對目前醫院
常規治療後的一種延續、完善和補充。這種群眾性
的癌症康復組織就是非正式的群體組織,是病人
共同的人生經歷、共同的求生渴望、共同的外部壓
力、共同的相互取暖需求將他們聯繫到一起。
孤獨是引發癌症的罪魁禍首
21
世紀甚麼疾病最流行?大家脫口而出的可能是“非
典”、“甲流”。然而,心理學家的回答卻是:孤獨。
歐洲一項針對
1200
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顯示,約有
1/3
的人常感到孤單。在最新一期美國《人格與社會
心理學》雜誌上,芝加哥大學歷時
30
年追蹤
5,214
美國人後發現,人們一年平均有
48
天會感到孤單。
調查表明,如果身邊有一個攜帶“寂
寞病毒”的朋友,你因此陷入寂寞的
可能性比常人大
52%
!不僅如此,這
種流行病還具有多米諾效應,甚至會
連累到朋友的朋友。
孤獨還是引發癌症的罪魁禍首。最新
研究證明,孤獨、寂寞的生活方式,
可使癌症的發病率增加
2
3
倍。美
國、芬蘭和瑞典三國的研究人員聯合
4000
名男女進行了為期
12
年的調查
研究,研究對象當時的健康狀況良
好。研究人員依照他們的生活情況
(包括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交友情
況和社交活動等),把他們分為“社會
活動活躍”和“與社群疏離”兩組。
12
年的觀察發現,
“與社群疏離”的男性患癌症等嚴重疾病或在這段時
期內死亡的人數較“社會活動活躍”組高
2
3
倍;
“與社群疏離”的女性患癌症等嚴重疾病和在這段時
期內死亡的人數較“社會活動活躍”組高
1.5
2
倍;
而且與社會疏離程度越高,患病機會越多,死亡率
也越高。
巴爾紮克說:“在各種孤獨之間,人最怕的是精神上
的孤獨。倘使有兩個病情相仿的人,一個得到溫馨
的安慰,由關切他生存的人照顧,一個是由職業的
看護服侍,那麼一定是後者不治而死,而前者得救
的。”
何裕民教授說:“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一旦脫離
了社會,人就會被孤獨所吞噬。癌症患者一定要多
和其他人聊天互動,才不會讓病情惡化。如果他們
沒有參與社交活動,很容易使病情惡化,甚至提早
結束生命。”
何裕民教授表示,交朋友是最主要的抗寂寞“疫
1...,43,44,45,46,47,48,49,50,51,52 54,55,56,57,58,59,60,61,62,63,...8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