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專家論壇
代,外科手術之後的死亡率在
40%
∼
60%
之間。可
見,外科要成功,須待醫學科學取得新的進步。
1867
年英格蘭外科醫生李斯特首創石炭酸
(
化學名為
“苯酚”
)
消毒法,改變了手術前景,使原來手術後
感染的死亡率由
60%
下降到了
15%
。如果先在婦女分
娩的產房噴灑石炭酸,也可以大大提高婦女分娩以
後的存活率。
但是,石炭酸消毒法有一個缺點,它只能進行表面
消毒,不能進行體內深層次的“殺毒”
(
滅菌
)
。梅毒
感染曾經是一種流行性的性病,對於這種深層次的
細菌感染,用石炭酸進行表面消毒是無效的。巴斯
德學說指出的細菌感染,絕大部分屬於細菌進入人
體深層次以後出現的感染。
從
1910
年埃爾利希發明阿斯凡納明算起,到
2005
年,抗生素家族成員已經增加到
133
個,它們都為人
類征服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統計資料顯示,今
天人類的壽命較上世紀初增加了近
20
歲之多,其中
約有
10
歲得益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相關鏈結之二:抗生素會面臨枯竭嗎?
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後,人們從自然界中尋找新的抗
生素的速度明顯放慢,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抗生素
的出現。
1958
年,希恩合成了
6-
氨基青黴烷酸,開闢
了生產半合成青黴素的道路。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是抗生素開發的黃金時
期。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增多,
1971
年至
1975
年達
Would We Ever Go Back to the Pre-antibiotic Era?
When Flemming discovered the first antibiotic, he won a Nobel Prize in 1945 as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cured. Unfortunately,
with overuse of various antibiotics, resistant strains of bacteria gradually surfaced. Many antiobiotics have allergic reactions;
others, e.g., gentamycin and amikacin, may cause deafness and kidney failure. For the commo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flu, 90% are due to viruses for which antibiotics are contraindicated. Prolonged use of antibiotics
may lead to 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as the beneficial bacteria are all killed off, let alone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thrush:
overgrowth of fungi. Drug firms’ incentives for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biotic is low, as it requires $1billion each, yet in
less than a year, resistant strains emerge. They would rather develop other kinds of drugs, e.g., anti-cancer drugs. Patients
should not self-prescribe antibiotics; doctors should reserve the most potent antibiotics, e.g., ceftriaxone, a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for really severe infections. As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 in China is 10 times that of USA, we should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going back to the pre-antibiotics era!
到頂峰,
5
年間共有
52
種新抗生素問世。但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每年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遞減。
1996
年至
2000
年的
5
年中,只開發出
6
種新抗生素。進入
新世紀後,這一趨勢變得更加明顯。
2003
年全球僅
一個新產品——達托黴素上市,而
2004
年竟是空
白。
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現在抗生素的開發正
變得越來越難。在過去的
80
年裏,科學家已經發現
了
20
多類抗生素,幾乎把所有能夠找到的微生物都
翻了個遍。另一個原因則是,新抗生素的開發速
度遠遠跟不上細菌耐藥發生的步伐,導致研製的利
潤大不如前,制藥公司缺乏熱情。在最初上市的
20
年,青黴素的療效無與倫比,給當時的制藥公司帶
來了大量的利潤。但今天一種新型抗生素問世,甚
至不到幾個月,就會出現耐藥細菌。
2000
年,輝瑞公司的利奈唑烷獲准上市,曾在醫學
界引起轟動。因為它是世界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惡唑
烷酮類抗生素,被寄予厚望。但僅僅不到
1
年,就耐
藥的報導,迫使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抗生素來替代
其進行治療,而一個新抗生素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
10
年,投資
10
億美元左右。
如今,一些大型制藥公司紛紛把研發重點,轉向利
潤更豐厚的抗癌藥物和愛滋病藥物上,並不熱衷開
發新型抗生素——與此同時,已經嚴重依賴於抗生
素的人類,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新型抗
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