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68期 - page 14

12
弗疾目”、“大目不喪明”等,可見當時已將
“眼”這一視覺器官稱之為“目”,眼發生病變
稱之為“疾目”,眼病造成的視力損失稱之為
“喪明”。西元前4世紀的扁鵲已成為最早的五
官科醫生,正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稱:
“扁鵲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遂為耳目鼻
醫”。成書于戰國末期的《黃帝內經》奠定了臨
床各科的發展基礎,眼科的許多基本理論源
於此。該書初步探討了眼的生理功能以及部
分眼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涉及到的眼部病
症計40餘種,並提出了眼病的針刺之法。其
後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 奠基時期(隋代–唐代)
隋唐時期,中醫眼科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
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唐初武德年間,
設置了從事醫療保健和管轄醫學教育的太醫
署,太醫署設九科,眼病、耳病與口齒病組
成耳目口齒科,這是中醫眼科朝著專科方向
發展的重要一步。
這一時期眼科專著的問世為中醫眼科學建立
開闢了道路。《龍樹眼論》目前公認為我國第
一部眼科專著。《劉皓眼論準的歌》則是在《龍
樹眼論》的影響下著成,眼科五輪學說、內外
障學說均出自該書,對後世中醫眼科學發展
影響深遠。這一時期重要醫籍《諸病源候論》
有“目病諸侯”一卷,載有眼病38候,加上與
全身疾病相關的眼病50餘種,為後世眼科病
症學的發展起了先導作用。此外,唐朝已能
配製義眼。
二、 獨立發展時期(宋代-元代)
宋元時期,中醫眼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從
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均已具備了獨立發展
的內外環境。北宋元豐年間,太醫局將眼科
從耳目口齒科分離出來單獨教授,從此中醫
眼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得以發展起來。
宋代以來,眼科領域出現了五輪、八廓、內
外障七十二症學說,反映了中醫眼科獨特理
論體系的形成,成為眼科這門獨立學科所必
須具備的理論框架。此時期著名的眼科著書
有《銀海精微》。北宋之初的《太平聖惠方》收
載治療眼病的方劑500餘首,並詳細介紹了金
針撥內障及 肉割烙術。此外,宋朝已開始
使用眼鏡。
三、 興盛時期(明代-清代)
明清兩代是中醫眼科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
一時期,不論是眼科文獻的數量和質量,還
是眼科理論與臨床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均大
大超過以往各代。
此一時期湧現了大量中醫眼科專著:元末明
初倪維德著《原機啟微》是一部在理論和實際
應用上均有很高價值的眼科專著。明末傅仁
宇纂輯的《審視瑤函》轉錄前人論述,結合本
人經驗著成,兼收並蓄,持論公允,內容豐
富,實用性強,為中醫眼科必讀之書。清代
黃庭鏡編著《目經大成》、清代顧錫著《銀海指
南》等。明代王肯堂所輯的《證治準繩》,收載
眼部病症1 7 0餘種,凡肉眼所能見到的症
狀,幾乎描繪無遺,書中的病症名多為後世
眼科所採用。此外,如李時珍著的《本草綱
目》、張介賓著的《景嶽全書》、徐春甫著的
《古今醫統大全》等,均有眼科專病專方專藥
的描述,推動了眼科理論與臨床不斷向縱深
發展。
四、衰落與復興時期(清鴉片戰爭以後至今)
1840年-1949年中醫眼科停滯衰落。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眼科蓬勃發展,出版許多
中醫眼科名家的眼科專著。如有龐贊襄著的
《中醫眼科臨床實踐》;陸南山著的《眼科臨證
錄》;姚和清著的《眼科臨治經驗》;陳達夫著
的《中醫眼科六經法要》;韋玉英著的《韋文貴
眼科經驗選》。對繼承和弘揚中醫眼科學發揮
了重要作用。
訪:剛才您已經談了有關中醫眼科的悠久歷史淵
源,請問劉教授,您能否介紹貴院的中醫眼
科歷史?
劉:
我院中醫眼科是河北省第一批重點中醫專
科,也是河北省人民醫院重點學科,由近代
中醫眼科名家龐贊襄先生于1959年創立。龐
贊襄先生祖上三世皆為眼科醫家,龐老繼承
家學,沉酣歧黃,學驗俱豐。從醫70餘載,
積累了豐富的的臨床經驗,且博採眾長,有
較高的學術造詣,在其擅長的中醫眼科學界
中獨樹一幟。
龐老治學嚴謹,堅持實事求是,注重療效,
臨證既尋典籍,又善於探索創新。著有《中醫
眼科臨床實踐》一書,經河北人民出版社於
1...,4,5,6,7,8,9,10,11,12,13 15,16,17,18,19,20,21,22,23,24,...83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