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教授 徐格致

無論是罹患眼疾,還是參加健康體檢,相信不少人都有過接受眼底檢查的經歷,然而眼底檢查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醫生拿著一個帶光源的儀器對著眼睛照來照去,至於醫生究竟在看些什麼,這種檢查有什麼作用,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檢查,則不得而知。不妨來聽聽眼科專家的解釋吧。

眼底檢查的兩大意義

我們的雙眼就好像兩台照相機,所謂的“眼底”,就是在我們眼睛裡面相當於照相機膠片的結構。具體地說,“眼底”包括視神經乳頭、視網膜和脈絡膜。眼底檢查就是對視神經乳頭、視網膜和脈絡膜的結構和功能進行檢測。

眼底檢查能及早、準確地發現各種眼部病變,如青光眼、視神經炎、視網膜脫離、黃斑部病變、脈絡膜腫瘤等,以便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除此之外,臨床上有相當多的全身性疾病是經眼底檢查首先發現的,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可有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的表現;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液病和愛滋病患者的眼底可表現為視網膜出血、滲出;顱內腫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顱內壓升高,可導致視神經乳頭水腫等。可以說,眼底是反映全身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

眼底檢查的過程

眼底檢查的方法眾多,包括直接檢眼鏡檢查法、間接檢眼鏡檢查法、利用裂隙顯微鏡加前置鏡或三面鏡的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檢查方法,如眼底血管螢光造影等。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條件和優缺點。

直接檢眼鏡檢查是體檢和專科檢查中最常用的眼底檢查方法。通過小巧的直接檢眼鏡,醫生能夠看到眼屈光間質和眼底的放大像(15~16倍)。檢查通常在暗室中進行,這樣的環境條件可使被檢者的瞳孔自然散大,有利於觀察。

檢查眼底前,醫生會先檢查屈光間質(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有無混濁,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觀察眼底,一般由後極(視神經乳頭、黃斑)至周邊部,觀察的內容包括視神經乳頭的形狀、大小、色澤,邊緣是否清晰;視網膜動、靜脈的粗細、行徑、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動、靜脈交叉處有無壓迫;黃斑部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無水腫、出血滲出及色素紊亂;視網膜有無水腫、滲出、出血、剝離及新生血管等。為配合醫生檢查,被檢查者常需轉動眼球向不同方向注視。檢眼鏡的燈光可能有些耀眼,但短時間的檢查不會損傷眼睛。

所有成人都需定期檢查眼底

除了罹患眼疾的人需定期檢查眼底外,作為全身檢查的一部份,無論正常人還是罹患各種全身疾病的患者均應定期檢查眼底,並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隨訪觀察。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應在被確診後的3年內接受一次眼底檢查,之後每年至少檢查一次;2糖尿病患者應在被確診時就接受一次眼底檢查,之後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 中華眼科學會委員,《中華眼底病雜誌》副主編。對眼科玻璃體視網膜疾病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經驗。擅長複雜性視網膜脫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其它視網膜血管性疾病、黃斑裂孔、黃斑前膜、眼內炎症、眼外傷等疾病的診斷和玻璃體手術, 同時具有很高的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