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影像科教授 孙希文
生活实例
张女士今年35岁,由于单位规定35岁以上职工可以做胸部CT检查,所以今年她的体检项目由胸片换成了胸部CT。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张女士拿到胸部CT检查报告单时,顿时吓坏了,她的肺内有好几个小结节、微小结节,直径从2毫米到5毫米不等。张女士感到很困惑:以前体检都没事,这次体检怎么突然长出那么多结节?要不要紧?
发现小病灶,CT优势明显
从十年前开始,上海部份医院将医务人员年度健康体检中的拍摄X线胸片改为胸部CT检查,接受胸部CT筛查的员工年龄也从最初的45岁以上,逐年下移至新员工。这项举措明显提高了肺结节的早期诊断率,并拓展了人们对肺癌的认识。也是从那时起,“磨玻璃结节”这一名词完成了其在肺癌舞台上从“崭露头角”到“大放异彩”的过渡,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熟知。
有人戏称胸片为“凶骗”,因为它就像断了电的监控摄像头──在它常年的“漠视”下,肺小结节在体内慢慢长大,而你却完全不知道。一般地说,X线胸片只能发现直径2厘米以上的肺结节,而CT能发现直径仅2毫米的肺结节,两者相差10倍。目前,国内CT最低配置是16排,可以实现厚度为1毫米的薄层CT扫描,能够发现直径1~2毫米的肺结节;部份医院配备了最先进的320排CT,甚至可以看清直径0.5毫米的肺结节。
过去,经X线胸片发现的肺癌患者常常是在其退休前后,年龄在55~60岁,大多为中晚期。如果按照肺结节每2年长大1毫米的速度倒推,那么可能在患者35~40岁时,就能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肺癌的痕迹。
当然,虽然CT有很多优点,但胸片也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由于CT辐射剂量高于X线胸片,未成年人体检仍推荐采用X线胸片,以保护其未发育成熟的器官。
发现肺结节,请专业医生“读片”很重要
既然胸部CT这么“清晰”,是否检查发现的所有结节都是恶性的?都需要立即处理呢?答案是不一定。
体检发现的良性肺结节占大多数。肺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发生联系,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肺部如脱排油烟机一般积累了数量不等的污染物,这些异物被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包裹后,形成大小不等的肺部阴影,在CT影像上也表现为“肺结节”。
此类结节常分布在胸膜下,直径在5毫米以下,多呈三角形、长方形、多边形、不规则形,像风筝一样,还常常拖着一条细线状的尾巴。通常,具有这些特征的结节不需要特殊处理,每年体检即可。
体检发现的恶性肺结节占少数,且只有可能影响生命的恶性结节才需要立即处理。国际指南把肺结节的手术标准定在“直径8毫米以上”,凡是小于这个标准的结节,手术应非常慎重,需要多学科医生集体讨论。
少数情况下,若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结节的严重干扰,如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疑病症等,且碰巧结节位置靠近胸壁,预估切除范围比较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将“肺病”和“心病”一并消除
张女士去年体检正常,今年“长”出那么多肺结节,并不是张女士的问题,而是检测手段发生了变化。实际上,这些大小不一的结节一直都在那里,只是X线胸片未显示出来而已。当拿到检查报告后,大家应当重点关注结节的大小,一般直径1~5毫米属于安全地带,5~10毫米属于灰色地带,10~30毫米属于危险地带。
人工智能(AI)辅助读片,有利也有弊
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人工智能(AI)辅助读片,操作模式相似。AI软件24小时自动抓取每天扫描后上传的CT图像,批量分析处理后保存起来。待放射科医生书写文字报告时,AI标记好的图会自动显示。此时,医生化身为“裁判员”,对AI标记出来每一个的病灶进行鉴定,去伪存真,并补充遗漏的结节,最终生成一份图文对照的报告。
AI的优势来自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远胜于医生,它能够发现1毫米以上的所有肺结节,令医生们自叹弗如。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AI“眼里容不得沙子”,在它眼里没有正常的肺,无论多正常的人,它总能找出微小结节,并带给人们无尽的焦虑。此时,必须由专业医生仔细判断,一个个排除嫌疑,就像“工兵挖地雷”。
专家介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肺部疑难病和人工智能AI,擅长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