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B型(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世界卫生组织以他的生日──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人类对肝炎的警惕。
肝炎指由微生物感染、免疫反应、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平常所说的肝炎主要指由病毒造成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多数肝炎患者病情可以控制,而部份病情严重者也可发生死亡。
B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人肝细胞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由慢性B型肝炎逐步发展成肝硬化,到最后发生癌变,这就是常说的“B肝三部曲”的发病路径。
肝癌是“沉默的杀手”
因为恶性程度高,早期无特异症状,故肝癌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 ,很大部份患者一经确诊就已是晚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位中,肝癌新发病例数 41 万,排名第四;我国癌症死亡病例前十位中,肝癌死亡病例数 39 万,排名第二。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所谓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
肝癌的发生与B型肝炎的发生有极大关系
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过程是肝细胞在病毒和自身免疫的“较量”中不断坏死,形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合成大量的胶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份的肝组织,肝脏变得又硬又小,形成了肝硬化。
肝脏除了代谢,还兼有凝血、免疫、解毒、调节等功能,一旦发生严重的肝硬化,这些功能都会受损,人体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最终导致肝脏发生癌变。
慢性B型肝炎患者如果不积极抗病毒治疗,大约有40%会进展到肝硬化。一般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中每年肝癌发生率为1%~2%,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每年肝癌发生率为5%。如果40岁时患肝硬化,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的话,到60岁时平均有40%的患者会发生肝癌。
B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隐患
不仅会传染给别人,可怕的是,潜伏在肝内的B型肝炎病毒仍然有可能演变成致命的三部曲。
医学研究指出,年龄愈小感染病毒者,愈容易变成慢性携带者。从小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幼年可能根本没有症状,但15至2O岁起,开始出现肝功能异常,成为慢性肝炎患者。
人体与病毒每一次对决都在肝脏留下伤痕,后变成肝硬化,或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而呈现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研究显示,从小带原的人,在2O至4O岁时,是形成肝硬化的高峰期,且血清e抗原持续阳性愈久,导致肝硬化的机率愈高。
B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癌的机率,大约是非携带者的15O倍,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病史等高危群携带者。
如何预防肝癌?
1. 疫苗接种
接种B肝疫苗是预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的人群中,B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有明显下降。预防肝脏感染,进一步预防由此导致的肝癌。
2. 抗病毒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减少肝损伤,阻止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不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还是干扰素,研究表明,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3. 健康饮食
注意减少食物储存时间,加强食品的干燥,避免餐具的霉变,减少接触黄曲霉毒素。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4. 早期筛查
慢性乙肝患者至少每年检查2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以早期发现肝癌。而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肝硬化或已有AFP增高者)更需重视,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上述检查,必要时做CT或磁共振。
(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