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先生問詢:最近大便中帶血,醫生說要做結腸鏡檢查,令人擔憂。請為我們介紹,為什麼做結腸鏡檢查,怎麼做?

陳醫生回答:內鏡或稱內窺鏡(Endoscopy),是科學發展帶給百姓的一類醫學診斷器械。讓醫生可以深入到人體內部(特別一些管道系統和孔腔),使得醫生增亮了眼和伸長了手,去直接觀察病變,有時還能作出即刻處理。在現代技術幫助下,硬管變成軟管(纖維鏡),再配上了電眼(電子鏡)。結腸鏡(Colonoscopy)是眾多內鏡中的一種。

結腸鏡檢查方法

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管子,直徑大約1釐米。經肛門插入,慢慢推行到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和盲腸以及與大腸相連的一小段小腸(回盲末端)。

通過安裝於腸鏡前端的電子攝像探頭,將腸粘膜的圖像傳輸於電腦處理,並顯示在監視器螢幕上。醫生可觀察到大腸粘膜的微小變化,如癌、息肉、潰瘍、糜爛、出血、色素沉著、血管曲張和擴張、充血、水腫等。圖像清晰、逼真。

通過結腸鏡還可對部份腸道病變進行治療:如對大腸息肉等鏡下直接摘除,如對腸道出血進行鏡下止血,如對大腸內異物進行清除。

所有經內鏡切除的病理標本,醫生均會進行詳細的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病理檢查需要時間。一般在送檢後一週才能得到報告。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

我們知道,早期大腸癌的治癒率很高。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高,但是早期的診斷率卻不高。如何盡早地發現和診斷大腸癌,成為防控大腸癌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下列狀況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1)慢性腹瀉、長期便秘者;2)血便、大便隱血和經常固定部位腹痛者;3)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者;4)父母中有結腸癌病史者;5)肥胖者;6)大便呈扁平狀、變細、變形者。必要時對他們進行結腸鏡檢查。

目前,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是結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無法行全結腸鏡檢查的人群可做CT結腸成像檢查。

大腸癌是一個可以預防、早診早治的惡性腫瘤。因此,大腸癌高危人群應定期接受結腸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大腸癌,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壽命。

50歲以上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做一次肛指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每5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的其他應用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不止,包括顯性出血和持續性隱形出血。

2.有下消化道症狀,如慢性腹瀉、排便異常、腹痛、腹脹、腹塊等,診斷不明確。

3.鋇劑灌腸造影陽性或有可疑病變,不能明確診斷。

4.低位腸梗阻及腹塊,不能排除腸道疾病。

5.大腸息肉和早期癌需在內鏡下摘除或切除。

6.大腸癌術後或息肉摘除後定期隨訪。

做结肠镜注意事项

1.預做HbsAg、HIV等檢查,避免交叉感染。

2.檢查前一天不吃富含纖維的蔬果,檢查前晚開始禁食。

3.按醫囑服瀉藥進行腸道準備,服藥後要多飲水,必須做到,最終排出大便為清水或淡黃色液體,無任何糞渣。

4.如做無痛腸鏡(麻醉下),在檢查結束並清醒後,要臥床觀察半小時,才能離開。

5.檢查結束後遵醫囑進食。

6.取活檢、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休息,當日禁食,第二天無渣流質飲食,宜溫涼。三天內勿劇烈運動。

7.檢查後,自己注意觀察大便顏色,有沒有便血,如有,或有腹痛、不適感、體溫升高等狀況,應及時告知醫師。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