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別名紅棗、南棗、乾棗、赤棗、刺棗等。英文名Chinese Jujube。
來源: 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的乾燥成熟果實。原產我國,主產於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地。現國內各地廣為栽培,品種超700餘種。該植物易種植;耐旱,耐鹽鹼,能耐低溫,也耐高溫;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均有種植。
入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入藥。其樹根及樹皮亦入藥,隨時可採。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曬乾,或破開或去核使用。大棗因加工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一般以紅棗為主。
成分: 大棗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皂甙(Ⅰ、Ⅱ、Ⅲ)和酸棗仁皂甙B,多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環磷腺苷(cAMP)和環磷烏苷(cGMP),另含生物鹼、有機酸、脂肪酸、甾醇、香豆精衍生物、粘液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中環核酸在充分成熟的大棗中含量非常高,可達其它藥材的1000倍。
功效: 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和藥性等。
應用: 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婦人臟躁,營衛不和等病症。研究發現大棗具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抗Ι型變態反應、抗氧化、降血壓、降血脂、保護肝臟、抗抑鬱、鎮驚助眠等廣泛的藥理作用。大棗還有增加體重和增強肌力等作用,常食可抗衰延年。
複方: 大棗常在中藥複方中發揮輔佐治療和調和藥性等作用。漢代名醫張仲景所擬中藥經方中,多配伍使用大棗、生薑、甘草三藥。大棗在歸脾湯中與白術、人參、茯苓、炙甘草、黃芪、當歸、遠志、桂圓、酸棗仁等配伍,是治療少食、貧血、失眠、更年期失調等的良方;也可治療紫癜等出血病變。大棗配伍小麥和甘草即為甘麥大棗湯,有抗抑鬱和抗驚厥等臨床療效。此外著名方劑十棗湯,系以大棗緩解方中甘遂等藥的烈性和毒性。
食療: 棗(大棗、黑棗、酸棗)是2012年國家主管部門公佈的86種藥食兩用中藥材之一。棗類及其製品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喜愛的傳統保健食品;如補血養顏的紅棗桂圓茶或大棗蜂蜜茶;女性經期不適可煲大棗紅糖小米粥;肝病血中轉氨酶異常升高者,睡前可服紅棗花生冰糖飲等。含棗的各種菜式、湯羹、糕點等數不勝數。民諺曰“日食三棗,終身不老”,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但須注意凡有熱邪、痰濕、黃疸、腫脹、積滯、痞滿、嘔吐、齒病、蟲病者均不宜多食大棗。另需儘量避免食用以硫黃薰制的大棗,以策安全。
參考: 《中國藥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