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 孫立梅
生活實例第1部分:發現小紅疹
桐桐是個一歲半的男孩,是家裡的“開心果”。可是,奶奶發現孩子這幾天不愛吃飯。結果在洗澡時,發現孩子腳心、手心都有小紅點,膝蓋上也發現有類似的小紅疹。
醫生點評:照顧孩子起居要細心觀察
在日常生活中,嬰幼兒常常無法說清楚自己哪裡不舒服,這就要像桐桐奶奶一樣,在照顧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或變化等。手足口病發病初期,患兒會有低熱、食欲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主要會表現為進食量不如以前、口水較多,部分孩子不時有手指探口動作(舌、牙齦或口腔頰部有紅色小皰疹,常變為潰瘍,引起疼痛)。孩子的手心、腳心會有紅色小皰疹,部分孩子在屁股、膝蓋上也會伴有小紅疹,而背部很少會長紅疹。提醒家長每天給孩子穿衣、洗澡時仔細查看。
生活實例第2部分:上醫院看病
桐桐媽知道孩子的情況後,馬上請假帶桐桐去看病。在醫院診室裡,桐桐媽發現有很多孩子的癥狀與桐桐類似,有的孩子發燒很厲害……
醫生點評:及時到正規醫院看病最關鍵
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一般癥狀較輕,經過對癥治療後,在7~10天內可以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手足口病是感染病毒引起的,所以不能給孩子亂用抗生素類藥物。個別孩子患病後,病情會迅速發展為重癥,或出現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併發癥。這種情況下,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康復。總之,孩子生病後,務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和診所看病,以免延誤病情。
生活實例第3部分:曾與同伴一起玩
醫生給桐桐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詢問桐桐媽:住家附近是否有類似的生病的孩子?桐桐媽說:隔壁鄰居有個小女孩莉莉與桐桐差不多一樣大,兩個孩子經常一起玩耍。上周還帶桐桐去莉莉家玩,發現莉莉媽也在給孩子吃藥,但沒說哪裡不舒服。
醫生點評:莫與病孩一起玩
患有手足口病的兒童從感染到出現癥狀通常為2~7天,人群密切接觸是該病重要的傳播方式。因此,與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發病。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也可引起感染。雖然無法判斷莉莉得的是什麼病,也無法知道桐桐是如何感染的,但患兒在家治療期間,要盡量避免與周圍兒童接觸,防止將病傳染給其他孩子。如發現或懷疑社區裡其他小孩患有手足口病,應及時告知其家長,勸其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還要避免自家小孩與患兒接觸。如小孩所在幼托機構內有手足口病患者,應及時告訴幼稚園老師。留意自家小孩的身體狀況,發現不適及時就醫和居家隔離。
生活實例第4部分:居家治療即可
醫生給桐桐檢查後,告訴桐桐媽:孩子無需住院,居家治療即可,但務必仔細觀察孩子病情變化,如果出現以下病情,,要盡快帶桐桐到醫院就診: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等。
醫生點評:及早識別重癥患兒尤為重要
雖然1~3歲的散居兒童是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高發人群,但仍無法判斷哪一個孩子得病後會發展為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因此,家長在護理居家治療的患兒時,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出現上述任何一點時,要立即到醫院看病,將孩子的患病癥狀及其變化詳細情況告訴醫生。
生活實例第5部分:消毒、勤洗手
第二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到桐桐家進行家訪,特別叮囑桐桐媽:孩子近期食物最好是流質及半流質,對桐桐使用過的玩具、衣物、水杯等食用具要及時消毒,全家人要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
醫生點評:物品消毒和良好衛生行為同樣重要
一般地說,如果家庭中無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時和正確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和勤曬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別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時就醫、患兒在家休息外,還需對患兒的餐具、玩具等用品進行日常消毒。當患兒痊癒後,還應對所有物品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消毒。由於腸道病毒對紫外線及熱敏感,對手足口病患兒污染物品首選曝曬和煮沸消毒;也可從超市里選購有衛生許可證的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等)配製後,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者介紹
孫立梅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主任醫師,廣東省手足口病防控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