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西方好发的乳癌,近年来在东方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30岁时中国女性乳癌发病率开始增加,40到49岁是发病年龄高峰,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乳癌平均发病年龄,中国早了十岁。中国女性乳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高速度增长,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二倍,发病率的增速位居世界第一。

再看一看下面那张名人的名单,触目惊心:

200210月,李媛媛,国家一级演员,因乳癌去世,终年41岁;

20034月,宝咏琴,香港第二富婆,因患乳癌不幸离世,终年49岁,留下巨额资产;

20075月,电影《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乳癌去世,享年41岁,从此林妹妹在人间消失;

20094月,阿桑,台湾女歌手,罹患乳癌末期逝于台北,年仅34岁;

20151月,内地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癌复发救治无效,病逝于深圳,年仅33岁

20188月,日本超人气动画《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因患乳癌离世,终年53岁。

乳癌,又称乳腺癌,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女性,特别中青年女性的生命。长期来全球开展了乳癌筛查工作,即通过在无症状的所谓健康女性中进行相关检查,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癌。目的在于可以早期开始进行全面治疗,期望提升乳癌的治愈率和/或降低死亡率。多年来,医学界这样的努力,结果到底怎么样呢?

最近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令人大失所望:乳癌筛查工作的作用居然微乎其微!

在研究中,科学家对一批年龄在30~89岁之间的挪威女性进行了长期追踪分析,并且比较了乳癌筛查工作计划实施前与后,因乳癌而死亡的人数,以及她们的寿命。

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地推翻了以前那个一直认为正确的的传统观念。那个长期流行的观念是:筛查工作可以早期发现乳癌,会导致医生采取治疗措施的时间提前,那么被筛查出来的乳癌患者会比其它比较晚发现的乳癌患者活得更久。

事实上,不管早发现还是晚发现,也就是不管进行筛查还是没有进行筛查,她们的寿命没有很明显差别。研究表明筛查工作没有导致那一些女性的整体生命周期变得更长。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治疗效果的不断提升,乳癌筛查工作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少。结果不利于乳癌筛查工作计划的推行。

作者指出,在乳房X线照相术中,女性被诊断出患有直径以毫米计的微小癌变,并不总是有益的。这些小结节中的一些细胞生长缓慢,如果她没有接受筛查,那么该女性以后就会死于所谓的自然死亡和未确诊的癌症。如今,女性患者在接受筛查并作出诊断之后,反而会出现心理压力:一是不快乐,二是因为治疗而花费不少金钱。

乳癌筛查工作到底是否有效?应不应该继续下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是对于早期乳癌太过激进治疗,还有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值得医学界作出认真的思考。(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