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 范建高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能量过剩和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与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肝硬化、肾脏病、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是治疗脂肪肝及其并存的代谢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最为重要的措施。
合并超重和肥胖的脂肪肝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减重越多,健康获益越大。1年内减重3%~5%,可逆转单纯由营养过剩导致的脂肪肝; 减重7%~10%,可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减重10%以上,甚至能逆转纤维化,并使血脂、血糖、血压、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近期体重增加的“瘦型”脂肪肝患者,往往存在腹型肥胖或肌少症性肥胖,也要适当减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必须坚持“能量赤字”的饮食治疗。无论是低碳饮食、低脂饮食,还是间断性禁食、地中海饮食,都有助于减轻体重。每天减少500~1000千卡(1千卡≈4.186千焦)能量摄入,坚持半年以上,就能减少肝脂肪含量并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
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深加工食品等能量密集食品,与患肥胖和脂肪肝相关,而摄入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全谷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故患者应在控制能量摄入的基础上,调整饮食结构。此外,平时还应多饮水,控制钠(盐)摄入量,并避免吸烟、饮酒、不规则进食(不吃早餐、常吃夜宵、喜吃零食)、熬夜、久坐少动等。
专家介绍
《大众医学》编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脂肪肝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