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生问询:肝脏有病时医生首先开出血液化验单检查肝功能,请教这一些指标的意义,如何读懂报告?

陈医生回复:肝脏疾病分两种类型:一类为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就是比较常见的由病毒传染的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其中特别是乙肝发病比较多;另外一类为非病毒性肝病,没有传染性,常见有酒精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等。

肝脏疾病的血液检查有二类

肝脏有病时的血液化验也有二类:一类是病毒和免疫学检查,专为传染性肝病的可能患者,分清病因和确定病期所用;另外一类是肝功能检查,目的是为了评估两类肝病导致肝脏各种功能的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对于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肝功能的血液检查项目繁多。下面从肝病导致肝脏三方面的功能损伤,举几个常规性项目,作简要介绍。

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肝细胞受损

肝细胞是肝脏内一个一个化工厂,肝细胞的受损使得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谷丙转氨酶(ALT)在肝细胞的细胞浆内,而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如果肝细胞受损较轻,只有胞浆内的ALT渗入血中;如果肝脏急性病变使得肝细胞受损较重,则同时线粒体内的AST也会渗入血中。

必须指出,心肌细胞中也有大量AST。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检测肝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我们对于这二个指标应有下面的认识:

仅仅只有AST升高,不能确定是肝细胞损害,也有可能心肌损害所致;

● 仅仅只有ALT升高,提示肝脏损害轻微;

如果AST和ALT双双升高明显,则提示肝脏受到损伤;但是转氨酶的增高程度并不一定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

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二: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受损

肝脏有个至关重要的功能:合成人体所需的一些蛋白质。如果受损严重,蛋白的合成能力就会下降,血中一些蛋白质的量会发生改变。

● 白蛋白(ALB):这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由肝脏合成。肝细胞受损会造成白蛋白合成减少。当然,引起血液中白蛋白减少的原因不仅仅与肝脏有关,如果肾脏受损,血液中的白蛋白通过尿液排出,或者营养不良,生产白蛋白的原料会缺乏。

● 球蛋白(GLO):人体免疫器官产生,当患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时,血液内球蛋白会明显增加。

● 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这是评估肝脏合成蛋白功能的重要指标,白球比值偏低的原因有三个:

1. 因白蛋白减少导致比值偏低: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导致肝损害的疾病;患肾病综合症等疾病时白蛋白被大量排出体外,也会引起白球比偏低;

2. 因球蛋白增多导致比值偏低:常见于机体感染病毒;

3. 白蛋白减少而且球蛋白增多导致比值偏低:有可能是感染肝炎病毒,而且病毒对肝细胞造成明显损害。

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三:肝脏胆红素代谢和分泌功能受损

人体红细胞死亡破裂后会释放出间接胆红素(I-BIL),由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

● 间接胆红素(I-BIL):如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由于:

1. 血液问题:红细胞大量坏死,产生过多间接胆红素,肝脏来不及处理,表现出黄疸症状,称为溶血性黄疸 ,多由败血症、溶血性贫血等引起;

2. 肝脏受损:无法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血液内间接胆红素堆积,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因为胆道阻塞无法正常排出,只能回流至血液,导致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引起梗阻性黄疸。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