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主任医师  魏 来

说到乙型肝炎(乙肝),大家都很熟悉。但说到肝炎家族中的另一成员──丙型肝炎(以下称 “丙肝” ),大多数人就不是十分清楚了。

丙肝七年翻7

丙肝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丙肝感染者,每年丙肝相关肝癌患病率4%。丙肝死亡率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在第十位,在中国丙肝死亡率占传染病的第五位。我国丙肝发病率为0.43%,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危害性日趋严重。200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仅为2.1万例,到2010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升高达15余万例,是2003年的7倍多,相当于平均每3分钟就发现1例丙肝病人。

我国丙肝病人增加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公众缺乏防治丙肝的知识,尤其对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缺乏了解。近年来,一项针对丙肝的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型肝炎(91%)和乙肝(95%)。被访者中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而76%的被访者不了解丙肝是可以治愈的。②临床证实,约80%的急性丙肝病人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且在发病初期隐匿,因而即使患有丙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

我国丙肝漏诊率高达90%

另外,相当一部分丙肝病人被漏报,目前我国丙肝漏报率高达90%。因此,我国丙肝的实际发病率远远高于统计数据,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亟待人们重视!

丙肝病毒隐蔽性极强,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在感染丙肝病毒的初期至中期,病人通常没有明显的表现,少数病人或许有乏力、容易疲劳、睡眠不佳等不适,易与工作、学习引起的疲惫相混淆,因而很多病人往往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方发现患有丙肝,此时,往往已转化为慢性丙肝,部分病人甚至在发现肝硬化或肝癌的同时,才发现患有慢性丙肝。

根据我国一般人群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和已经在国家预防疾病控制中心登记报告的比例数来看,我国丙肝病毒感染后的漏诊率很高。主要有三个原因:

漏诊率很高的原因

1. 感染者从没想过要去医院检查。丙肝病毒感染以后,很多感染者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而主要表现的“疲劳”症状也只有约50%的感染者可以出现。所以,感染者往往意识不到感染了丙肝病毒。为此,建议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应主动去医院检查。

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①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卖血浆者、接受输血者和器官移植者;②吸毒人员,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者;③不洁性行为者;④整容、穿耳环孔等人群,长期血液透析者;⑤接触过被丙肝病毒病人污染的血液;⑥感染丙肝病毒母亲生下的孩子。

2. 年年体检,但从未进行丙肝相关检查。目前,大多数体检项目中没有包括丙肝抗体检查项目,这一点可能与体检单位考虑被体检者的隐私有关。实际上,既然是健康体检,就应该包括所有可能对健康有危害的检查,只不过检查的工作人员要保密,用人单位也不应该以此来拒绝录用。

3. 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后,没有进一步明确是否有丙肝病毒感染存在。检查发现丙肝抗体阳性以后,病人没有及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以致感染者不知道到底是以前感染过丙肝病毒现在恢复了,还是现在身体内仍然有丙肝病毒存在。

丙肝抗体阳性,不代表有免疫力。有的人误认为,丙肝抗体阳性表明体内有免疫力。实际上,目前临床上检测到的丙肝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因此,所有丙肝抗体阳性的人都应该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不是还有丙肝病毒存在。

专家介绍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肝胆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参与编写《世界卫生组织丙型肝炎指南》,《亚太地区丙型肝炎专家共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指南》和《丙型肝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