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     包春辉

李女士退休后经常出现关节疼痛不适的症状,便前往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医生在她皮肤上取穴后贴上一些小“图钉”,嘱咐她回家自行按压。李女士有些将信将疑:小小“图钉”能发挥治疗作用吗?不过,她还是遵医嘱每天按压。不久以后,她的关节疼痛症状果然有所减轻。这些形似“图钉”的短针,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揿针。

贴在皮肤上的“图钉”

揿针是皮内针的一种,像一枚可以贴在皮肤上的“图钉”,又被称为图钉型皮内针。将其贴在皮肤上相当于浅刺穴位,辅以自行按揉刺激,可治疗疾病、减轻疼痛。中医理论认为,外邪侵袭人体,首先侵入皮部络脉,再入侵相对应的经脉。将揿针固定在腧穴部位的皮下组织中,可产生持续稳定的针刺刺激,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揿针虽小,用处却广

与普通毫针相比,揿针短小,刺痛感少,刺入身体时只达皮下,不达深层,不会出现弯针、断针、滞针等不良事件,也不会伤及血管、神经、脏腑,还可以长时间埋针,不断产生微弱刺激,具有“浅刺、安全、无痛、价廉、方便、长效”等特点及优势。

揿针常用于治疗某些迁延不愈的顽固性疾病,以及一些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遍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比如: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头痛、牙痛等疼痛病症;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面神经炎(面瘫)、肋间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科疾病;咳嗽、胸闷、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科病症;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泌尿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等妇科病症;失眠、焦虑、肥胖病;等等。

进针虽浅,不可随意

埋针前,医生首先要确定穴位,对贴敷位置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排除破损、发炎等现象后,用镊子夹持带有揿针的胶布,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缓慢按下,刺入皮内。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确保再用指腹按压,患者无刺痛感。

埋针时间一般为1~3天,留针期间应每隔3~4小时按压一次,每处每次点按20下,力度以自身能承受为度。要注意不能用力搓揉埋针部位,避免撞击。取针时,医生可用镊子夹住胶布向外拉出。

揿针埋针处不宜用水浸泡。夏季出汗较多时,要检查埋针处有无汗浸、皮肤发红等异常现象。若埋针处产生疼痛,可以调整针的深度、方向。若埋针处发红、疼痛或感染,应立即取针,进行包扎处理。

虽然揿针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仍是一种针灸方法,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操作,禁止随意埋针、揉压。存在红肿、化脓感染、紫癜、瘢痕的部位及关节部位,均不宜使用;皮肤过敏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也不宜使用。

专家介绍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擅长针灸(艾灸为主)治疗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疾病以及亚健康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