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李焰生

旧观念:老年痴呆在我国很少见。

新认识: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当甚至偏高,且具有 “一高三低” 特征。

过去,国际医学界认为我国是老年痴呆的低发病国家。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人口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亦随之明显上升。据估计,我国现有1000多万痴呆患者,是全球痴呆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4年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的痴呆患病率、痴呆亚型分布比例与欧美国家无差异。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100人中有4.8人患阿尔茨海默病(AD),且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翻一番。调查还发现,我国AD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 “一高三低” 状况。

旧观念:很傻、很呆才算 “痴呆” 。

新认识:老年痴呆早期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一点都不傻。

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都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很傻、很呆,等到完全不认识人,出门不认识回家的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疯疯癫癫时,才能算痴呆。而记性不好、前讲后忘、丢三落四,反应迟钝等,都是正常衰老的表现,与痴呆是两回事。实际上,在老年痴呆早期,患者可以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但这种记忆力减退与正常“健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特别 “健忘” ,且经人提醒,依然不能回忆,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比如,进房间想拿东西,却忘了要拿什么,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出门买东西,却忘记要买什么,或买了东西忘记拿回来;看电视连续剧,却怎么也记不起前几集的内容;与别人讨论较复杂的话题时,常跟不上别人的思路,忘记自己和别人刚刚讲过的话;炒菜时,常忘记是否加过盐;面对熟悉的人,却叫不出他的名字等。中老年人若出现上述异常健忘的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作检查,排除老年痴呆可能。

旧观念:诊断老年痴呆主要靠心理测试量表,直到中晚期才能被确诊。

新认识:诊断技术越来越先进,病变早期甚至前期即可被确诊。

过去,由于人们对老年痴呆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直到出现了严重智力障碍或行为异常时,才去医院就诊。与此同时,由于当时诊断老年痴呆主要靠心理测试量表和临床表现,几乎没有客观检查可用,医生若要做到早期、正确诊断病情,确实有一定难度。

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生可以通过脑脊液、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客观检查手段,对早期痴呆患者,甚至痴呆前期患者进行筛查。若磁共振检查提示有脑萎缩,特别是海马萎缩;脑脊液检查发现,生物标记物tau蛋白浓度升高、β-淀粉样蛋白(Aβ42)浓度降低;PET检查发现脑代谢下降,特别是葡萄糖代谢下降,且PIB含量升高(特异性老年斑显像),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学检查,医生即可明确诊断。

旧观念:老年痴呆是不治之症,治不治一个样。

新认识:治疗手段虽不多,但治与不治,结果完全不同。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希望能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上有所突破。

但遗憾的是,由于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药物治疗的效果确实有限。目前,有严格的科学证据并在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仅两类,一类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另一类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不过,对老年痴呆患者而言,治与不治,治得早还是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药物治疗可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改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治得越早,效果越好;其次,患者家属若能有意识给予患者各种“刺激”,鼓励患者多动、多做、多思考,对患者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第三,即使患者的病情已届中后期,定期去医院随访,再加上家属的悉心照料,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老年痴呆的不规范治疗、无效治疗情况非常严重。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服用西药,认为西药吃多了有副作用,而喜欢购买各类中成药、补脑药、益智药和维生素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补脑益智药对老年痴呆并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为避免延误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属不应道听途说,迷信各种“偏方”“秘方”,而应相信科学,尽早去正规大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

旧观念:老年痴呆无法预防。

新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过去,人们认为老年痴呆是不治之症,无法治疗亦无法预防。不过,近20年来的大量研究已证明,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酒、吸烟、缺乏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长期高脂饮食等,不仅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罹患血管性痴呆和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血胆固醇升高者将来发生痴呆的风险要比血脂正常者高很多。由此可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既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可谓 “一举三得” ,何乐而不为?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