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徐 军

暑病的特点

暑邪致病的基本特征为热盛、阴伤、耗气,又多挟湿,故临床上以壮热、阴亏、气虚、湿阻为特征。暑热初起可出现里热证,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称为伤暑或暑热。暑性升散,暑邪易于上犯头目,内扰心神,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汗多伤津,汙液亏损,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临床表现。大量汗出,易于伤津耗气,往往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虚,故中暑者常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挟湿,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中暑患者的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虽为暑湿并存,但仍以暑热为主。因此,根据上述暑病的不同特点,应分别使用相应的药物。

四类祛暑中成药

中暑患者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安静休息,补充水、盐,可酌情用盐水静脉滴注。药物降温方面,中医辨证论治,配合服用祛暑剂治疗,也常配合中成药施治。中成药包括祛暑清热药、祛湿利湿药、祛暑和中药、祛暑辟秽药四大类。每种药物均有其适应证,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并需关注注意事项。

一类:祛暑清热类

● 人丹 由薄荷脑、冰片、肉桂、砂仁、丁香、干姜、八角茴香、胡椒、木香、儿茶、甘草等制成,具有开窍醒神、祛暑花浊、和中止呕的功效,用于中暑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晕车、晕船等。

● 清凉丹 由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制成,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叮咬等。用法是将其搽于头部太阳穴或患处,一日2~3次。使用时需注意眼睛、外阴等皮肤黏膜及破损处禁用,不可内服。涂抹部位如有明显的灼热感或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 无极丹 由石膏、滑石、甘草、牛黄、冰片等制成,具有清热祛暑、辟秽止呕的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呕吐恶心、身烧烦倦、头目晕眩、伤酒伤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等。

● 白避瘟散 由石膏、滑石、冰片、白芷等制成,具清凉解热的功效,主治受暑受热、头目晕眩、恶心呕吐、身重烦倦、伤酒伤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等。用法为口服,外闻亦可。

● 碧玉散 由滑石(飞)、甘草、青黛制成,具有清暑热、平肝火的功效,主治暑热蕴积、烦渴引饮、肝火旺盛、小便短赤等。需用布包煎服。

● 复方乌梅祛暑颗粒 由忍冬藤、乌梅、山楂、薄荷等制成,具有清热、祛暑的功效,主治高温所致心烦口渴。用开水冲服,必要时饮服。糖尿病患者忌服,孕妇及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 广东凉茶颗粒 由岗梅、山芝麻、五指柑、淡竹叶、木蝴蝶等制成,具有清热解暑、祛湿生津的功效,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等。糖尿病患者忌服,风寒感冒者不宜使用。

二类:祛暑和中类

● 定中丸 由广藿香、厚朴、苦杏仁、砂仁、半夏、木瓜、茯苓、白术等制成,具有健胃补脾、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呕泻、停食伤胃、膨闷胀饱、吐泻腹痛等。

● 十滴水 由大黄、辣椒、小茴香、干姜、肉桂、樟脑等制成,具有健胃祛暑的功效,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等。用法为口服,每次2~5毫升,儿童酌减。孕妇忌服,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 救急行军散 由冰片、黄芩、绵马贯众、薄荷脑、细辛、白芷、猪牙皂、苍术、甘松、雄黄、朱砂等制成,具有通关消积、止痛止泻的功效,用于中暑伤风、发热恶寒、头眩身酸、心胃气痛等。该药含雄黄、朱砂和马兜铃科植物细辛,为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药时应定期检查血和尿中的汞、砷离子浓度,以及肝肾功能。肾脏病、肝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禁用;儿童及老年人一般不宜使用。

三类:祛湿利湿类

● 薄荷六一散 由滑石、薄荷、甘草制成,具有祛暑热、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该药适用于暑热烦渴者,表现为身热、头晕、大渴引饮、饮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薄而黄干,脉细数。需用布包煎服。

● 藿香正气合剂 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麸炒白术、陈皮、姜半夏、姜厚朴、茯苓、甘草、桔梗、大腹皮等制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用于暑湿感冒、头身困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

四类:祛暑辟秽类

● 避瘟散 由檀香、零陵香、白芷、香排草、姜黄、玫瑰花、甘松、丁香、木香、人工麝香、冰片、朱砂等制成,具有祛暑辟秽、开窍止痛的功效,用于夏季暑邪引起的头目晕眩、疼痛鼻塞、恶心、呕吐、晕车晕船等。用法为口服,一次0.6克;也可外用适量,吸入鼻孔。运动员慎用。

● 生茂午时茶 由广藿香、青蒿、白芷、甘草、川芎、山楂、独活、紫苏叶、厚朴、砂仁、大腹皮、麦芽等制成,具有消暑止渴、开胃进食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头晕、湿热积滞等。用法为煎服。若服药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药师,首届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委员,参与多项局级、市级课题,主编与参编多部专业及科普著作。研究方向为药鉴定、中药制剂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