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任  洪江 

近些年,中年人猝死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令人扼腕痛惜。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发生猝死,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据统计,中国每年猝死的中青年人数多达55万人。可以说,猝死就像是一把暗藏的“绝命飞刀”,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猝死呢?猝死可以预防吗?且听专家的分析。猝死多与心脏疾病有关

冠心病

冠心病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为心脏提供营养的血管叫“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管壁上堆积了“垃圾”,其表面就会变得凹凸不平,进而出现管腔狭窄、变细。就像生了锈的自来水管会导致水流变小一样,狭窄的冠状动脉会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进而导致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

有些患者在活动后或体力劳动后出现,有些患者在休息时出现。通常,胸闷、胸痛持续时间在几分钟的,一般多为心绞痛;若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则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生后,由于供血中断,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常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而猝死。

过去,冠心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更多地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目前,4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屡见不鲜。

心肌病、瓣膜病

心脏一共有四个“房间”,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肌相当于心脏的“墙壁”,心脏瓣膜相当于“房门”。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猝死。“墙壁”出问题的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房门”出问题的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导致猝死。

心肌炎

一般情况下,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导致。人体感染某些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疲倦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在随后的1~3周内,会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等病毒性心肌炎症状。通常,轻症者可完全自愈,但重症心肌炎患者有发生猝死的可能,应引起足够重视。

恶性心律失常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就像是心脏的“电路故障”,一旦发生,心脏跳动的节奏、次数或(和)传导功能就会出问题。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室性心动过速就是心室完全不听从“上级”(窦房结)的“指挥”,自顾自“乱跑”,最终“跑”累了,就变成了室颤。室颤发生时,心脏不是在跳动,而是在微微抖动,心脏的舒缩功能几乎停滞,其实就是心脏骤停。

一旦发生室颤,需紧急抢救,否则大部份患者将很快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就是心脏的电路中断,引起心脏“各个房间步调不一致”。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从心脏发出的最大、最粗的动脉,再形成分支到全身各处。可以说,主动脉是血管中的“中心主干道”。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的中膜,形成假腔。主动脉夹层发生时,患者常有剧烈胸痛,甚至休克症状。一旦发生破裂,患者几无生还可能。

非器质性心脏病

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凡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等。这类疾病多与遗传有关,猝死原因多半是恶性心律失常。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学博士。擅长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心血管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