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程翔

2010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4%和3.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3.8%和8.6%,整体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接近20%。另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普遍对血脂异常的危害认识不足,我国居民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19.22%,治疗率仅为39.0%,达标率仅为25.8%。由此可见,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不痛不痒”,危害不小

中年人群工作压力大,活动少,社会交际多,饮食习惯多不健康,从而成为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其中,45~59岁的中年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息息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元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二是单核细胞在血管壁聚集和沉积。也就是说,看似“不痛不痒”的血脂异常,其实是导致动脉斑块形成,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根源。此外,甘油三酯升高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外,重度甘油三酯升高还可伴发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

“管住嘴、迈开腿”最关键

饮食治疗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石,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主要措施包括:①饮食清淡,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尽量选用植物油;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和豆类,坚持“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菜”;③减轻体重;④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

合理应用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用于调节血脂,尤其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常用药物。调脂治疗治疗需谨记三个目标值:

①要使动脉血管里的斑块不进展,需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至1.4~2.1毫摩/升;

②若要使血管内斑块消退,还需同时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至1.35~1.5克/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至1.2~1.4毫摩/升;

③单纯甘油三酯(TG)重度升高(>5.6毫摩/升),推荐使用贝特类调脂药,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通常,大多数患者对常用的他汀类或贝特类调脂药物耐受性良好,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概率很小。单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极少引起肝脏转氨酶明显升高。脂肪肝患者接受调脂治疗后,肝功能反而会好转。

专家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执委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心力衰竭、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