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陈君毅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眼内压升高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40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约为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约为0.7%。据估计,全球目前约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4500万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2020万人,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数约为840万。值得注意的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种族倾向性,因纽特人、华人及其他亚洲人种是该病的好发人群。

青光眼是头号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的本质是视神经萎缩,神经病变一般不可逆,故青光眼导致的视力损伤也是不可逆的。尽管白内障是世界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但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青光眼则不同,视神经一旦受损,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青光眼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视功能。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传统的观点认为,青光眼是一种老年病,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然而,近些年临床上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青光眼患者。青光眼发病年轻化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

不容忽视的是,近视人群中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近视患者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快速加深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青光眼可能。

症状有时“不可靠”,定期体检很重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青光眼一定会引起眼睛胀痛、头痛、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实际上,上述症状仅出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只是一小部份青光眼患者的表现。大部份青光眼患者并没有明确的、特征性的症状。

人的视力主要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我们平时看书或看电视时用到的视力,医学上称之为“中心视力”,可以用视力表来衡量;另一部份被称为“周边视力”,就是眼睛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即人们常说的“余光”,需要用视野检查来衡量。

青光眼与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不同,后两者通常以中心视力下降作为首发症状,比较容易被患者察觉,而青光眼的视力损伤是从周边视力开始的,即首先损伤的是视野,直到病变晚期时,才会影响中心视力,因此早期很容易被忽视。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人是双眼同时看东西,单眼视野损伤往往会被另一只眼的视野所补偿。因此,早中期青光眼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患者在体检时或去医院检查眼部其他问题时被偶尔发现。在病变晚期,中心视力受损后,患者会主动就诊,但此时的视功能损伤已非常严重。因此,青光眼通常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早期发现青光眼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体检,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以往青光眼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眼压测量和视野检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当视神经损伤超过40%时,才会出现视野检查异常,故单纯以视野缺损作为诊断标准,很难发现真正的早期青光眼。近几年,多种更为先进的诊断设备应用于临床,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等,使医生能够发现很多视野损伤前的早期青光眼患者。

特别提醒

很多人认为,青光眼就是“高眼压”,“高眼压”就是青光眼,其实不然。临床上,部份患者虽然经多次测量,眼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但仍然出现了典型的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症状,这类患者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还有一类患者,尽管眼压总是超过正常值,但视神经及视野始终保持正常,我们称这些人为“高眼压症”。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青光眼”与“高眼压”划等号,而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学组副主任,全国青光眼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光眼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青光眼学组副组长。专业特长为各类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特别是各类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各类青光眼的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