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陳君毅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為特徵的眼病。眼內壓升高是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全世界範圍內,40歲以上人群中,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約為2%,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約為0.7%。據估計,全球目前約有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4500萬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2020萬人,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數約為840萬。值得注意的是,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具有明顯的種族傾向性,因紐特人、華人及其他亞洲人種是該病的好發人群。

青光眼是頭號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的本質是視神經萎縮,神經病變一般不可逆,故青光眼導致的視力損傷也是不可逆的。儘管白內障是世界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但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恢復視力,青光眼則不同,視神經一旦受損,病變是不可逆的。因此,青光眼患者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大限度地保留視功能。

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傳統的觀點認為,青光眼是一種老年病,患者一般為中老年人。然而,近些年臨床上出現了很多年輕的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發病年輕化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過度疲勞等因素有關。

不容忽視的是,近視人群中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群。近視患者如果出現視力下降、近視度數快速加深等現象,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排除青光眼可能。

症狀有時“不可靠”,定期體檢很重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青光眼一定會引起眼睛脹痛、頭痛、視力模糊等不適症狀。實際上,上述症狀僅出現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大發作期,只是一小部份青光眼患者的表現。大部份青光眼患者並沒有明確的、特徵性的症狀。

人的視力主要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我們平時看書或看電視時用到的視力,醫學上稱之為“中心視力”,可以用視力表來衡量;另一部份被稱為“周邊視力”,就是眼睛能看到的視野範圍,即人們常說的“餘光”,需要用視野檢查來衡量。

青光眼與白內障和視網膜病變不同,後兩者通常以中心視力下降作為首發症狀,比較容易被患者察覺,而青光眼的視力損傷是從周邊視力開始的,即首先損傷的是視野,直到病變晚期時,才會影響中心視力,因此早期很容易被忽視。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人是雙眼同時看東西,單眼視野損傷往往會被另一隻眼的視野所補償。因此,早中期青光眼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是患者在體檢時或去醫院檢查眼部其他問題時被偶爾發現。在病變晚期,中心視力受損後,患者會主動就診,但此時的視功能損傷已非常嚴重。因此,青光眼通常被稱為“視力的小偷”。

早期發現青光眼

4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進行眼科體檢,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以往青光眼的診斷方法主要是眼壓測量和視野檢查。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當視神經損傷超過40%時,才會出現視野檢查異常,故單純以視野缺損作為診斷標準,很難發現真正的早期青光眼。近幾年,多種更為先進的診斷設備應用於臨床,如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等,使醫生能夠發現很多視野損傷前的早期青光眼患者。

特別提醒

很多人認為,青光眼就是“高眼壓”,“高眼壓”就是青光眼,其實不然。臨床上,部份患者雖然經多次測量,眼壓始終在正常範圍內,但仍然出現了典型的視神經萎縮及視野缺損症狀,這類患者被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還有一類患者,儘管眼壓總是超過正常值,但視神經及視野始終保持正常,我們稱這些人為“高眼壓症”。因此,不能簡單地將“青光眼”與“高眼壓”劃等號,而應該注意是否存在特徵性的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青光眼及視神經疾病學組副主任,全國青光眼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青光眼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青光眼學組副組長。專業特長為各類青光眼的早期診斷、藥物及手術治療,特別是各類難治性青光眼的手術治療,尤其擅長各類青光眼的鐳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