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南山
目前,全球已有6億人罹患慢阻肺,預計患病率還會繼續上升。到2020年,慢阻肺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國,有超過3800萬慢阻肺患者,每分鐘有2.5人死於慢阻肺,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此病。
然而,由於慢阻肺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可能僅有肺功能的下降而無其他不適感覺。即使出現咳嗽、氣短等症狀時,患者也常會認為那是人體衰老的表現,並未給予足夠重視,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近日,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在廣州呼籲:人們應該像關注冠心病一樣重視慢阻肺,因為慢阻肺病情一但惡化,則無法逆轉,結果將是致命的。
新威脅:空氣污染、暖冬
暖冬、城市空氣污染可增加慢阻肺患者急性發病的風險,也可能成為“培育”新一代慢阻肺患者的“溫室”。
鐘院士指出,除了吸煙、遺傳因素等因素外,環境因素,特別是室內空氣污染與慢阻肺的聯繫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密封性很好的各種合金門隔絕了家庭和外界的空氣流通,炒菜、做飯等產生的各種廢氣直接導致了家庭內部的“空氣污染”。研究表明:都市空氣污染的急劇增加、空氣中微粒的濃度與慢阻肺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增加有關。長期暴露於污染空氣會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患病率增加、肺功能水準低下。在這樣的環境下,處於疾病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出現急性發作的危險係數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的持續暖冬,使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容易滋生蔓延,空氣中病原體多了,慢阻肺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自然增加。同時,所謂的“暖冬”並非一暖到底,忽冷忽熱的天氣非常容易導致肺炎、支氣管炎、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新問題:多數慢阻肺患者未堅持規律治療
慢阻肺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並給社會帶來了極其沉重的經濟負擔。中國慢阻肺聯盟核心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姚婉貞教授等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次慢阻肺急性發作,人均住院費用高達2萬多元。
儘管慢阻肺已被證實是能被有效控制的,但許多患者因為沒有堅持規律治療而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很多人認為,只要病情好轉、不發作了,就沒事了,可以中斷治療了。其實不然。每次發作都會對慢阻肺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疊加”損害,導致健康狀況日益惡化。
新趨勢:慢阻肺“年輕化”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青少年的肺活量不斷下降,加上吸煙人群年輕化,將加速其成年後慢阻肺的發生。鐘南山院士特別強調:青少年的肺功能的發育十分重要。肺發育不良,長大後就容易患慢阻肺。而青少年吸煙,更促使慢阻肺年輕化。鐘南山呼籲:全社會要關注並引導青少年不吸煙,少年兒童應加強心肺功能鍛煉,提高肺活量,徹底改變“久坐懶動”的生活方式,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如跑步、爬樓、騎車、游泳等,不要成為慢阻肺的“後備軍”。
新認識:慢阻肺不僅是肺部疾病
新近的研究認為:慢阻肺雖然是一種氣道疾病,但其對全身的系統影響也不容忽視。慢阻肺患者的肺外表現包括:營養不良、體重下降、骨骼肌損耗、骨質疏鬆等。慢阻肺患者最常見的死因,除呼吸衰竭外,主要是心血管病,如肺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專家呼籲:堅持治療很關鍵
我國《慢阻肺診治指南》將慢阻肺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急性加重期患者咳嗽、咳痰較多,呼吸困難加劇。此時,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或住院治療。當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各方面情況趨於穩定後,隨即進入疾病穩定期。此時,不少患者會認為自己已經康復,不需要再治療了。其實不然。穩定期堅持治療可有效預防和改善咳嗽、咳痰、氣喘症狀,減少急性加重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延緩病情進展。
專家介紹: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取得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由於在SARS疫情期間的卓越表現,鐘教授被授予國家勞動獎章,獲得”抗非特等功臣”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