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李中东
跌倒是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对老年人而言,尤其不容小觑。跌倒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软组织挫伤、头部损伤、骨折等,有时还会加重原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老年人跌倒的诱发因素较多,部分跌倒因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所致, 另一部分跌倒可能与老年人用药不当有关,为药源性因素。有研究表明,约40%的老年人跌倒与用药有关,特别是使用了降压药、镇静催眠药、降糖药、抗抑郁药、肌松剂等。例如,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头晕,感冒药引起的嗜睡,降压药引起的疲劳、低血压,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镇痛药引起的头晕、视物模糊等,均易造成老年人跌倒。某些药物种类、用药剂量、多药联用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老年人既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要熟悉所用药物的特性,重点防范有致跌倒风险的药物。
降压药:
服用阿替洛尔、酚妥拉明、哌唑嗪、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血容量不足的老年人易出现低血压,继而引起眩晕、晕厥等不适,极易发生跌倒。
降糖药:
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不佳时,可引起低血糖, 影响服药者的意识、精神、视觉和平衡能力等, 增大跌倒风险。
镇静催眠药:
如地西泮、唑吡坦和咪达唑仑等。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患者可因嗜睡、眩晕和步态不稳而跌倒。
抗精神病药:
如氯丙嗪、奥氮平等。此类药物可阻断α1受体,长期用药易引起眩晕、反应迟缓、直立性低血压等,易造成跌倒。
抗抑郁药:
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此类药物可阻断α和M受体,提高体内5-羟色胺水平,易引起嗜睡、头晕、视物模糊、运动失调和低血压。
抗癫痫药:
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因抑制病灶区神经元异常放电及扩散,患者服用后可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不良反应。
利尿药: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患者可因短时间内排尿量增大,血容量降低而出现低血压、头晕、乏力、嗜睡、站立不稳,造成跌倒。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这类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耳毒性,可损害耳蜗前庭神经功能,表现为平衡障碍,易致跌倒。
镇痛药:
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曲马朵、羟考酮、非甾体抗炎药等。这类药物除了止痛作用外,还有一定肌松作用,可使患者因肌肉反应迟钝而跌倒。
其他药物:
东莨菪碱、阿托品等胃肠解痉药可引起眩晕;第一代抗过敏药可引起头晕、嗜睡等;特拉唑嗪、坦索罗辛、酚妥拉明等缓解排尿困难的药物,可引起头晕、乏力、低血压等;多巴丝肼等抗帕金森病药物,以及酚酞、乳果糖、比沙可啶等泻药的使用剂量偏大时,均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发生。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委员会药物治疗学组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相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