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  林厚文

药物性肝损伤(DILI),顾名思义,就是由各类药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引起的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我国每年DILI发生率约为 23.80/10万,高于其他国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容易引发DILI的药物包括中草药、膳食补充剂、抗感染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其中,中草药引发的肝损伤占20%~30%,如何首乌、雷公藤等。值得一提的是,中草药并非完全“天然无毒”,应在医生、药师指导下合理应用,不可滥用。

急性DILI早期症状不明显,需要化验肝功能方能被发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 2 倍及以上时,应及时停药,并避免再用可疑或同类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肝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

要 “防患于未然” ,大家在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比如: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导致药物“累积成患”,从而引发DILI。此外,还应避免药物与食物的不当搭配,如茶叶、咖啡中的儿茶胺或咖啡因等物质会影响某些抗感染药(如阿昔洛韦、左氧氟沙星等)的浓度,饮用西柚汁会使部分免疫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最终引发DILI。

DILI虽然 “来势汹汹” ,但并非不可防范。正确认识药物的肝毒性、合理用药、规避不当搭配、用药期间注意监测等,对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

专家介绍

《大众医学》编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抗凝药师联盟主席,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药学分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