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卢剑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男性中,超过50%的人患前列腺增生;到80岁时,这一比例高达83%。排尿症状是前列腺增生的常见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等。

简单地讲,排尿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尿道括约肌开放,二是膀胱逼尿肌(膀胱壁由三层组织构成,中间层为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即逼尿肌)收缩。可形象地将膀胱比作储尿的皮球,膀胱逼尿肌就相当于弹性良好的球囊,而尿道括约肌相当于皮球的阀门;当皮球里的尿液储满或自主排尿时,阀门打开,球囊收缩,膀胱压力大于尿道阻力,就可将尿液顺利排出。

前列腺与尿道括约肌相邻,前列腺增生发生过程中,体积慢慢增大,逐渐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括约肌开放时的尿道压力仍然很大。此时,膀胱逼尿肌为了克服阻力,会慢慢“自我锻炼”,变得肥厚,在腹压的协助下,仍可较顺利地完成排尿动作。但是,如果膀胱逼尿肌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其中的感受器就会慢慢变得“迟钝”,甚至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神经中枢不能调控,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如果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梗阻持续得不到解除,膀胱逼尿肌就会逐渐出现憩室或进一步被撑大。长此以往,肥厚、扩大的逼尿肌会逐渐失去代偿能力,最终“瘫痪”“罢工”,导致排尿费力、尿线细而无力、排尿时间延长等。

膀胱超声

检查残余尿量是诊断逼尿肌功能减弱的方法。所谓残余尿,就是患者自以为排尿干净了,其实膀胱里仍存在未排空的尿液。残余尿的出现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开始减弱;随着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可出现几百毫升残余尿;更严重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完全丧失,此时膀胱仅仅相当于一个“储尿囊袋”,当尿液储满后会自主溢出,出现尿失禁,即 “充盈性尿失禁”。

及时治疗前列腺增生,保护膀胱逼尿肌

要预防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应在出现前列腺增生症状后及时治疗。

前列腺增生早期进行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尿道阻力,使膀胱括约肌得到休息。常用药物有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可单独用药,也可联合用药。5α-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增生,服药3~6个月后起效;α受体阻滞剂起效快,可快速缓解膀胱出口梗阻。

药物治疗无效时,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考虑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剜除)等手术均能有效缓解下尿路梗阻症状,安全性也较高。

不过,即使接受了药物、手术等治疗,仍有10%~20%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对其中部份患者而言,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后辅助进行排尿功能锻炼,并结合药物治疗,排尿功能可得到一定改善;而膀胱逼尿肌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的局面。

专家介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性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诊治前列腺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