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傅

在我國,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漸趨低齡化。腦梗死不僅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也相當高。有報導稱,初次發生腦梗死的患者,2年的復發率為15%,5年後的復發率高達30%。用“定時炸彈”來形容腦梗死以後的高復發率,一點都不為過。

“腦梗”恢復期,治療不能斷   

人們常說:“沒病防病,有病治病。”對腦梗死患者而言,這句話應該改成“沒病防病,有病也要防病”。有病防病,指的是防止疾病的再次發作或加重,醫學上稱之為“二級預防”。

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原則,一是康復治療,二是阻止或延緩腦梗死再發,即二級預防。不少腦梗死患者在治癒出院後,不願意定時、定量吃藥。他們認為沒有不適症狀就說明病好了,可以停藥或停止治療了。其實,“病好了”是個相對的概念。腦梗死是慢性病,急性期過了,只代表病情暫時穩定,並不說明病已被治癒,不需要治療了。對腦梗死患者而言,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依靠藥物,如規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藥物等,來維持病情的平穩,防止血液的再次凝集,降低“再梗”風險。

預防“再梗”,牢記8原則

1. 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顫、動脈粥樣硬化,努力使血糖、血壓、血脂等降至正常範圍。在腦梗死急性期,為保證腦內有一定的血液供應,不主張將血壓降得太低。當血壓高於200/120毫米汞柱時,可給予降壓治療,能用口服降壓藥控制的,儘量不用靜脈降壓藥。進入恢復期以後,主張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進行抗栓治療,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目前阿司匹林國內常用劑量為75~150毫克/天,其主要副作用為對消化道的刺激,胃出血史患者和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慮換用新型的抗血小板製劑,如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房顫患者則應接受正規的抗凝治療。

3.適當服用腦迴圈改善劑,以起到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代謝的作用;中藥製劑,如銀杏製劑、丹參、紅花、葛根和刺五加等,均有活血化瘀、加強療效的作用。

4.改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如高糖、高脂、高鹽飲食,以及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採用低鹽、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的健康飲食。堅持體育鍛煉,每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

5.多喝水,改善高血黏狀態。晚餐以多湯飲食(如粥、湯麵)為宜;入睡前兩小時飲水300毫升,以降低夜間血液的黏度;晨起空腹飲水一杯,以稀釋血液,防止腦梗死發生;夜間張口呼吸或打鼾者,因水分丟失更多,血黏度更高,更應注意水分的攝入。

6.注重心理保健,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平穩的心態,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減少緊張、焦慮、抑鬱情緒。

7.腦梗死患者應每2~4周複診1次,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必須吃的藥一個都不能少,沒必要吃的藥儘量不吃,以免對胃、肝、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

8.定期檢查,如心臟彩超、頸部血管B超、經顱多普勒超聲、頭顱CT、頭顱磁共振等,以便儘早發現“再梗”徵兆。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瑞金臨床醫學院神經病學教研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第九屆專業委員會腦血管病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