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教授 赵 勇

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主食大多为大米和小麦,二者相互协同,提供最基本的营养。关于米饭和面食,网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称“吃面食比吃米饭更易发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米、面的营养成分有何区别

大米和面食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差不大,都属于谷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50%~65%是从谷类食物中获取的。谷类食物还是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的重要来源。

● 大米 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5%左右,蛋白质含量为7%~8%,脂肪含量为1.3%~1.8%,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 面食 常见面食有面包、馒头、饺子、面条、烧饼等,基本都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面粉(小麦粉)是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70%,水分约占15%,蛋白质一般在11%以上,含量高的可达15%~20%,由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小麦粉中还含有少量脂肪、灰分等,共约占5%。

烹饪方式对米、面的营养素有何影响

大米的烹饪方式主要有煮、蒸,面食的烹饪方式主要有煮、蒸、煎、炸。不同的烹饪方式可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由于大米吸水性较强,故将大米和面条都煮好后,相同重量的食物中,大米所含能量更低。

● 煮  部分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煮的过程中会被破坏,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维生素、有机酸等会进入汤汁,所以米汤、面条汤、汤圆汤等含有较多的淀粉和B族维生素。煮沸时间会影响维生素C的含量。

● 蒸  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提高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存率。同时,食物中部分蛋白质和糖类被水解,能够提高吸收率。但维生素耐热性差,会大量流失。

● 煎  煎会使食物表层蛋白质变性,形成薄膜,淀粉糊化后又失水结成硬壳,所以可溶性物质流失较少。但烹饪过程需要较多时间,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 炸  高温油炸会直接破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耐热性低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脂肪发生一系列反应,蛋白质严重变性,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淀粉类食物会生成致癌性的丙烯酰胺,谁的“催胖”风险更高?

大米和面食谁更容易催人胖?

要根据具体食物所含能量、个体饮食习惯等情况具体分析。

● 能量  一般情况下,相同重量的大米和面粉所含的能量是不相上下的。米饭和面食所含能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制作工艺的不同。面粉在制作成馒头、花卷及面条的过程中,可能会添加适当的糖、发酵粉等,从而产生相应的能量;油煎、油炸面食更是“附加”了不少能量。

● 饮食习惯  某种食物是否容易使人胖,一是看吃的量,二是看烹饪方法。如果摄入量适中,且使用了少油、少盐、少糖等健康的方式烹调,再加上合理的膳食搭配、进食时间及科学锻炼,就不容易发胖。如果经常吃油煎、油炸类面食,就比较容易导致超重、肥胖。

如何吃才不容易发胖

● 合理选择,健康营养   减肥时可选择糙米。糙米不仅含糖量低,且矿物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含量都较精米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黑米、紫米、糙米等能延缓消化速度,可以和白米交替使用。面食中,白面过于精细,易消化、饱腹感弱,经常吃容易使人发胖。而粗粮面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 控制饮食,吃动平衡  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控制总能量摄入,适量食用大米和面食。米饭多次加热后会变得更软烂、更易消化,血糖生成指数更高,最好做到当日饭当日吃,尽量不要反复加热。

● 妙招巧吃,健康烹饪  烹煮米饭时,可以加入各种杂粮和豆类,如大麦、小米、燕麦米等,炒饭时可以加入甜豌豆、毛豆、甜玉米粒等新鲜种子食材,增加米饭的饱腹感,减缓消化速度。做面食时,应少放盐、油,尽量避免油炸;食用面食时,应少用调料。

专家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餐分会常务理事、学生健康教育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慢性病风险干预专业学组成员,重庆市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学会营养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