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教授 周 俭
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每年,全世界新发肝癌的一半以上都在中国。在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上,肝癌名列男性第二、女性第六。在老百姓眼中,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恶名。如何才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当然是早发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每年治疗近万例肝癌病人,其中,早期小肝癌病人术后平均生存期更长,有近千人已超过10年,最长一例病人术后已健康生存54年。这充分说明,早发现肝癌,治疗效果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改善。
老一辈人都有经验:一旦肝区疼痛或是眼睛发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不要耽搁。遗憾的是,如果肝区已经疼痛、眼睛已经发黄,肝癌已非早期,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或已经没有可能。那么,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肝癌才可能是早期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肝癌已非早期。换句话说,肝癌是静悄悄地向人们袭来的。因此,只能在“貌似健康”的人群以及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才能发现早期肝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乙肝病人:定期随访早发现
引起肝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慢性乙肝感染可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肝癌人群中,80%左右都伴有乙肝肝硬化。因此,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随访,早发现癌病迹象。
1.乙肝病人 乙肝病人应加强对肝脏的随访检查。一方面是监测乙肝病情变化,另一方面是早期发现癌变。体检虽然不能预防肝癌的发生,但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从而争取到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乙肝病人至少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防癌筛查。筛查内容包括肝脏功能、乙肝病毒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或CT,或磁共振)、甲胎蛋白(AFP)。
2. 乙肝病毒携带者 鉴于我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2011年,《中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推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筛阳性者,可以将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作为初筛方法。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肝脏功能、乙肝病毒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及早发现肝癌。
非乙肝病人:初筛为AFP+超声检查
除乙肝之外,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酒精性肝硬化、肥胖、吸烟等因素也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近年来中国环境灾难事件(特别是饮水、空气等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如重金属毒大米、毒奶粉、激素抗生素速生养殖等)愈演愈烈,化学致癌物正日益成为我国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也应特别注意肝癌的筛查。此外,肝癌的发生还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也需要注意肝癌筛查。筛查依然采用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频率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对于已有乙肝肝硬化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筛查一次。目前认为,血清甲胎蛋白检测与肝脏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肝癌,而且经济实用。
需要强调的是,AFP等肿瘤指标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因为在我国约有30%左右的肝癌病人AFP等肿瘤指标始终是正常的。但AFP 升高也并不等于就是肝癌,活动性肝病、肝硬化、妊娠等AFP均可升高。
右上腹肝区不适、疼痛 需及时就医 早期肝癌没有症状,但如果出现下述症状,需要提高警惕:右上腹肝区不适、疼痛,全身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消瘦,可出现上腹包块、腹胀、发热、腹泻等。中晚期严重者可出现黑便、腹水、黄疸、呕血、内出血等。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秘书长。擅长各种肝肿瘤的诊治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