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医师 陈四清
成语 “甘之如饴” 是形容甘愿为了某件事承受艰难痛苦,却还感到像吃糖那样甜;古人常用 “含饴弄孙” 来形容老年人的美满生活……喜爱甜食是人之本性,而“饴”却并不只是甜味剂。中医发现饴糖具有独特的药物价值,用其入药,有滋补的功效。
可调味,也可入药
“饴” 是用高粱、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一种食品。古代生产饴糖主要用麦芽和糯米,不少地方至今仍习惯称饴糖为麦芽糖。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作饴糖的技术。至周朝时,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甜味剂。而最早认识到饴糖药用价值的,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
饴糖入药,有三则著名处方
一是治 “虚劳里急诸不足” 的黄芪建中汤,配方主要有饴糖、桂枝、芍药、黄芪、生姜等,重在温养脾胃,可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
二是治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 的大建中汤,方中重用饴糖建中缓急,配伍诸药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
三是治 “伤寒一二日,心中悸而烦者”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的小建中汤,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配伍诸药可平补阴阳、调和营卫。
中医认为,饴糖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生津润燥等功效。上述三则含有饴糖的处方,取的就是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之功。
可内服,也可外用
饴糖还可以润肺止咳,《补缺肘后方》中介绍,先将适量干姜和豆豉用水煎煮后取汁,再搅入饴糖,可以治疗感受风寒之后的急性咳嗽;《本草汇言》中介绍,用白萝卜捣汁一碗,再取饴糖30克,隔水蒸化,趁热服用,多次缓缓含咽,可治疗顿咳不止。
除了内服治病,《本草汇言》中还介绍饴糖可外用治大便干结不通:将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入肛门内。这种方法与如今用开塞露治疗便秘的方法颇为相似,彰显了古人的智慧。
饴糖矫味,良药不苦口
“良药苦口” ,一碗中药常常是酸、苦、咸、辣、腥味混杂,让人难以下咽。对没有糖尿病、湿热证的患者,有经验的大夫往往会让他们去超市购买一瓶饴糖,每次煎好中药后,将一小汤勺饴糖先放入碗底,再将中药冲入,经过矫味后,中药就变得好喝多了。
不少现代人都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中气不足等情况,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开具膏方时,选择应用饴糖代替红糖、冰糖、蜂蜜等收膏,不但可以提升膏方的口感,而且不会导致便溏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饴糖虽好,但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饴糖内服时,一般烊化后冲入汤药中,每次30~60克;熬膏时一般用250~1000克不等。由于甘能助湿,故凡有舌苔厚腻、脘腹发胀等“湿热内郁,中满吐逆”者忌服,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宜服用。
专家介绍
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医师,中医病案学教研室副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院级名医,全国名老中医张继泽工作室主任,孟河医派 (马家) 第五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