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   吴 华    

冬季,人们隔三岔五吃顿火锅,围炉而坐,其乐融融。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魅力长盛不衰。合理享用火锅,在“冬补”时节能够为“来年打虎”“添砖加瓦”。

荤素搭配,祛寒化湿    

冬季吃火锅,食材多以牛羊肉为主。羊肉甘、大热,能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祛寒能力强。牛肉甘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健康人食牛羊肉可御寒,有胃痛绵绵、喜温喜按、疲劳乏力、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等表现的脾胃虚寒、肾阳不足患者食之则有一定食疗作用。    

火锅中常用到的“辛香料”(如小茴香、砂仁、草豆蔻、肉豆蔻、白芷、丁香、豆豉、荜茇、甘松、草果、桂皮等),既能帮助去除肉类的腥膻味道,更有化湿、散寒、行气的功效,对于湿重的人群尤为适合。但若口味过重,也有刺激胃肠道之弊。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中写道:“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蔬菜是人体营养成份的重要补充。火锅中除了猪、牛、羊肉等 “主角”外,自然少不了蔬菜的“捧场”,它们是维持营养均衡的关键角色。    

中医认为,小青菜、菠菜、芹菜、莜麦菜、茼蒿等绿叶菜能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利肠通便;笋能清热消痰;藕能健脾润燥;而黄瓜、冬瓜有一定的解渴、利水消肿功效。

中药食材,锦上添花

主要食材都配齐了,还可以搭配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锦上添花”,比如肝肾同补的枸杞、补血行血的当归、润燥宁心的百合、补脾和胃的大枣、益气养阴的山药等。   

选择食材和锅底时,掌握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更能“锦上添花”,美味与养生兼得。如天热时不宜吃过于温燥的汤底;气候潮湿的地区可以适当多放辛香料调味;干燥的地区适量加上润燥的食材,并少放辣椒,否则易上火;儿童不宜食用过于滋补的汤底;火锅菜品琳琅满目,脾胃虚弱之人尤其不可贪多,否则容易引起伤食、食积等。

养生锅底DIY

● 黄精棒骨汤锅

猪棒骨300克,鲜黄精50克,纯净水2000克,加入生姜及葱段,炖煮1小时。可以先喝汤,再涮火锅。

【小贴士】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髓有一定的补肾益精功效。对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内热重、舌红少苔的人群尤其合适。

黄精自古为养生保健的圣品。《本草纲目》评价黄精:“得坤土之精”,能养阴生津;在孙思邈《千金翼方》拟出的延年益寿方中,黄精的入选频率极高。这款黄精棒骨汤锅适合阴虚者食用。

● 天麻鱼头汤锅

花鲢鱼头1只,天麻10克,纯净水2000克,生姜10克,葱段10克。  

天麻放入第二次淘米水中浸泡4小时,上锅蒸1小时备用。鱼头洗净,略煎至表皮金黄,加入纯净水煮沸。加入生姜及葱段,炖煮1小时后,加入天麻,继续炖煮30分钟。可以先喝汤,再涮火锅。

【小贴士】    

祛风通络的天麻搭配鱼头,既鲜美,又养生,适合高血压、偏头痛等气血不畅、肝阳上亢的人群。天麻有小毒,需要经过简单炮制,方能达到食用安全,且口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