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  赵玉沛

胰腺癌——“癌中之王”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许多癌症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仍然是医学尚未攻克的堡垒之一。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人鬼情未了》男星帕特里克等,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因不幸罹患胰腺癌辞世。

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胰腺癌在中、美两国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分别位列第六位和第四位,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面对胰腺癌,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吗?实则不然。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肿瘤定义为“可控慢性疾病”,即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早期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胰腺癌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大大降低胰腺癌的危害性。

高危人群:警惕胰腺癌偷袭

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胰腺癌在高危人群中发病更高。那么,哪些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黄疸、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随之增高。在临床上,胰腺癌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可表现为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因此,表现此类非特异性症状的中老年人,应注意排查胰腺癌。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亲人罹患胰腺癌的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3.突发糖尿病者,胰腺的一大功能为调节人体血糖的稳定,一旦胰腺存在疾病,除引起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血糖波动,甚至发生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病人临床证实,炎症与癌症常常相伴而行,故长期患有慢性胰腺炎的病人,应警惕伴发胰腺癌的可能。

上述四类人群发生胰腺癌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这四类高危人群应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胰腺癌相关筛查和检测。

早期发现:长期存活率达70%以上

胰腺癌的规范诊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若能早期发现胰腺癌并规范治疗,病人长期存活率可达70%以上。然而,大多数胰腺癌病人确诊时已为进展期胰腺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胰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B超、CT、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早诊、早治胰腺癌,提高诊治效果。一旦怀疑有胰腺癌可能,一般地说,医生会尽快将病人转诊至国内有经验的胰腺疾病诊治中心就诊,以利进行系统、准确的病情评估,确定下一步诊治方案。

防范胰腺癌:戒烟、戒酒、减肥等

目前,胰腺癌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长期接触萘胺或苯类等有害化学物质。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以上几类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胰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2~2.5倍,发病年龄也提前10~15年。因此,吸烟者应戒烟。此外,戒酒、减肥等也很重要。只有尽早控制以上危险因素,才能有效地预防胰腺癌的发生。

总之,胰腺癌预后差,但仍可防、可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注意避免或消除胰腺癌危险因素。胰腺癌高危人群则应定期去正规医疗机构随访,早期发现胰腺癌,规范诊治胰腺癌。

专家介绍 赵玉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我国普通外科领军人物,著名胰腺外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