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程超超
肾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脏腑之一,乃先天之本。肾气是否充盈,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早在《内经·素问》中,就阐述了人体衰老原因:“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勇”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通过按摩耳朵可起固肾养肾之效,且对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可助养生防病。
耳非孤立,肾之开窍
耳朵在人体并非孤立。耳经络是全身经络的连续部份,耳郭与机体内脏、五官及穴位等存在经络传感的联系。现代研究发现,耳是“人体穴位的全息缩影”,是人体健康状况在局部的缩小反映。
观察耳朵有助于诊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籍《灵枢经》中。书中记载耳与经络具有关联,“一身之气贯于耳”,当人体内脏或某系统发生病变时,会通过经络影响到耳部,往往会在耳郭一定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点,皮肤变形、变色,或出现鳞屑、充血、丘疹等反应。这些现象既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又可通过刺激这些部位以防治疾病,所以这些点又有“阳性点”“压痛点”“良导点”“敏感点”等别称。
摩耳之法,贵在坚持
有人说,耳朵那么小,如何按摩呢?其实很简单,搓、擦、提、压、捏、捻之法均可,强度要适当,其效贵在坚持。具体来说,摩耳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鸣天鼓
天鼓意为耳中之声。以两掌紧贴耳部,以拇指和小指固定,掌心将耳孔盖严;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脑户、风府、哑门穴),可闻及耳中有“咚咚”鸣响,有如击鼓。长期坚持可宁眩聪耳、提神醒脑,不仅可养生保健,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也有良好改善效果。
2. 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颅息等穴位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力度适中,反覆推擦直至耳部皮肤局部变热,长期坚持有助于起滋肾养肝、降低血压之效。
3. 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动,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肾健身之效。
4. 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反覆3次后,立即拔出,可闻及耳中“啪啪”鸣响,每次拔3~6次。长期坚持拔双耳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衰弱、健忘等,增强记忆力。
5. 拎耳屏
耳屏是耳朵前的小凸起。用食指、拇指捏住耳屏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可有效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病症。
6. 摩耳轮
以食指贴于耳郭内层,拇指贴于耳郭外层进行捏揉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可起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按摩耳朵需长期坚持才能起到明显效果,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按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