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顧宇彤

據統計,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病率為8.2%。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慢阻肺在各類致死病因中排列第4位,推測到2020年,將躍升到第3位。

穩定期:堅持吸入治療

目前,許多慢阻肺患者仍習慣於靠打針、吃藥治療慢阻肺,常只關注發作期治療,忽視穩定期的維持治療。許多慢阻肺患者不會正確使用吸入藥物,不瞭解慢阻肺需長期持續治療的特點,常不規則用藥,甚至在自認為好轉時自行停藥,導致疾病反復加重。

實際上,吸入藥物可直接到達氣道和肺組織,用很少的藥量就能發揮治療作用,起效速度與靜脈用藥相似,快於口服藥。而口服或靜脈用藥在對肺部產生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對全身其他器官(心臟、肝臟等)產生影響,副作用相對多見,對慢阻肺患者而言,吸入治療應作為首選。由於慢阻肺患者的氣道炎症和氣流受限持續存在,是不完全可逆的慢性病,故吸入治療需長期堅持。

有患者擔心長期吸入藥物會上癮,其實不然。吸煙上癮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有成癮性,而不是吸入方式本身。慢阻肺患者吸入的藥物主要是支氣管擴張劑和激素類抗炎藥,不會上癮。

發作期:方案個體化

不同的慢阻肺患者有不同的病因,咳、痰、喘的症狀各有側重,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症狀和疾病嚴重程度、急性加重風險、藥物可獲得性,以及對藥物療效的反應等,選擇一種或多種最適當的治療藥物,並輔以綜合康復措施,如戒煙、鍛煉、營養支持、免疫治療和氧療等。

據統計,慢阻肺患者每年發生0.5~3.5 次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穩定期的規範治療是預防急性加重最好方法。世界慢阻肺防治策略建議,根據肺功能分級、近一年急性加重次數和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將慢阻肺分為A、B、C、D 4組,有選擇性地對患者進行急性加重的預防治療,而不是簡單地根據肺功能嚴重程度選擇治療用藥,以免導致部份患者治療不足,部份患者治療過度。

答疑解惑:

1.為什麼有人吸了一輩子煙,卻不得慢阻肺?

顧宇彤:吸煙是引起慢阻肺最主要的原因。在慢阻肺患者中,80%為吸煙者。大量研究證實,吸煙與肺功能下降密切相關,吸煙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每年平均下降60毫升,明顯高於正常人(每年下降30毫升)。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吸煙量相同的人在相同的時間內都會發展成慢阻肺,大量吸煙者的肺功能可以正常,僅15%~20%的吸煙者罹患慢阻肺。這主要是由遺傳易感性決定的,這種易感性受多種基因控制,目前的醫療技術還不能檢測某人是否易感,但明確的是,與慢阻肺患者有血緣關係的人吸煙後易患該病。

2. 慢阻肺患者戒煙後,是不是容易生癌?

顧宇彤:有些患者聽說,慢阻肺患者戒煙後反而容易“生癌”,不願意戒煙。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誤解。已患肺癌但尚未被發現者在吸煙後會出現一過性的肺功能下降,如果下降幅度超過肺功能的代償範圍,會出現咳嗽、胸悶、氣急等不適,此時患者會“自覺戒煙”,這就是有些人誤認為“戒煙後生癌”的原因。大家必須明確,戒煙是能夠改變慢阻肺預後的有效方法之一,比任何藥物治療都重要。雖然戒煙不能使肺功能恢復正常,但能明顯延緩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的速率。因此,戒煙越早越好,再晚也不遲。值得注意的是,新近的研究還發現,接觸二手煙者患慢阻肺的風險增加。對於“老煙民們”來說,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必須戒煙!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擅長肺部疑難疾病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動脈栓塞等肺血管病和肺部腫瘤的規範化治療,急慢性呼吸衰竭搶救,肺功能檢查和報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