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杨东亮
肝衰竭是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肝衰竭有四大类
①急性肝衰竭 其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
②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
③慢加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④慢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肝衰竭最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
以上四种类型肝衰竭,发病时肝脏基础不一样,造成肝脏损伤的原因不一样,预后也有较大差别。在我国,导致肝衰竭的最常见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戊肝等)、血吸虫性肝病,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特殊中药等,此外还有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肝硬化等。其他类型疾病(如肝小静脉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右心衰竭、心肌梗死、休克等)影响到肝脏,病情不可控制时,也会造成肝脏功能衰竭,此时,肝衰竭属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组成部份。最后,还有隐原性肝衰竭,约占总病例数的10%~20%,这些不明原因的肝衰竭,很可能存在尚未被发现的潜在病原学因子。
肝衰竭难治、疗效差
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脏移植三个方面,总体预后较差。急性肝衰竭内科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宜早期进行肝脏移植。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病程较长,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情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为肝脏功能恢复及肝脏移植争取时间,若病情逐渐恢复,可避免肝脏移植,若肝脏功能始终无法恢复,则仍需考虑肝脏移植。
1.内科综合治疗
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首先,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饮食宜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其次,应加强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第三,应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乙肝合并肝衰竭的患者,可尽早酌情使用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妊娠合并肝衰竭,应尽快终止妊娠;伴有其他全身疾病时,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应常规加强护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等治疗。此外,肝脏功能衰竭时,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会逐渐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严重感染、肝肺综合征等,影响预后,故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2.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是一种暂时性的替代治疗方法,指通过体外的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装置,替代患病肝脏清除体内部份有害物质,同时补充部份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能为患者的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为肝移植治疗创造更有利条件。但是,并非所有肝衰竭患者均适合人工肝治疗。
3.肝脏移植
如果通过以上治疗,患者肝脏功能仍无法恢复,病情持续恶化,则需考虑尽快肝脏移植。
定期复查、规范治疗,避免肝衰竭
肝衰竭病情重,治疗难,耗时耗力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平时应该爱护我们的肝脏,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而且不仅复查肝功能,还要定期做肝脏超声和肝脏弹性检查,一旦发现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者肝纤维化趋势,就要及时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数量,一旦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就要积极规范治疗。
此外,日常生活中,肝病患者应避免对肝脏造成二次损伤,如:戒烟、戒酒、规律生活、不熬夜、不过于疲劳;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按照医嘱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不随意减量和停药;重视产前检查,选择正确的受孕时机,定期进行孕期检查,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就医。对于一般人来说,定期体检、注射疫苗、健康生活、避免脂肪肝、避免酗酒、避免不洁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就可以远离肝脏损伤,远离肝衰竭。
专家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分子和免疫学机制研究,擅长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