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 何 奔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人的生命和日常活動有賴於心臟強有力而有節律的跳動。如果供應“發動機”燃油的管道(即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突然阻塞,“發動機”得不到足夠的燃油(血液和氧氣),就會導致心臟損傷(心肌損傷),即人們常說的“急性心肌梗死”。

早防:控制危險因素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重類型。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危險因素會使脂質在冠狀動脈(即“發動機”的燃油管道)管壁上逐漸沉積,形成粥樣斑塊,進而造成管腔狹窄。粥樣斑塊大多像單面煎的雞蛋,表皮生脆易碎,若破裂,裡面的“蛋黃”(脂質)會大量流入血液中,與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成為血栓,最終阻塞冠狀動脈,這是大多數心肌梗死的發病原理。若能減少危險因素,如採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並定期體檢和門診隨訪,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早識別:留意預警信號

早期識別心梗的先兆症狀並及時處理,對預後大有裨益。這些症狀包括:無誘因突發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發作明顯加重、性質改變、時間延長、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劇烈胸痛伴惡心、嘔吐、大汗、心悸,甚至暈厥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患者應認真對待,立即臥床休息,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同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胸痛持續20 分鐘不緩解或嚴重胸痛伴惡心、嘔吐、呼吸困難、暈厥,家人應立即呼叫救護車,將患者送往醫院診治。

早治:冠脈再通最關鍵

曾幾何時,人們談“梗”色變。隨著醫藥科技的迅速發展,冠脈再通即“再灌注治療”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再灌注治療的主要途徑為溶栓和P C 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前者是通過藥物減少和預防冠狀動脈內血栓的形成,後者則是用導絲將網狀支架通過手腕部的橈動脈或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進入人體的動脈系統,送至冠狀動脈,擴張狹窄或阻塞處,從而達到使血流再通的效果,即通常所說的介入治療。

新理念:“藥物介入”為患者贏得更多時間

目前,仁濟醫院建立了24 小時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成功率。然而,我國幅員遼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在心肌梗死發生以後及時接受介入治療。針對這一現狀,我科提出了“藥物介入治療”的前沿理論,即通過院前、轉運途中或早期溶栓治療,盡可能減少因實施條件、時間延遲、基層醫院設施不全或轉運時間過長等因素,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限制,為隨後的介入手術或其他臨床治療策略選擇贏得時間。

專家簡介:

何 奔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一流學科心血管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擅長疑難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特需門診: 周一下午(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