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 陈生弟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是左旋多巴。遗憾的是,许多病人对规范使用左旋多巴存在认识误区,导致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一:左旋多巴只有5年有效期,早期最好别用

生活实例

54岁的廖先生患帕金森病,一直使用左旋多巴,效果很好。用药5年后,廖先生感觉左旋多巴效果大不如前,甚至还出现了“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运动并发症。听其它病人说,左旋多巴只有5年有效期,最好不要过早使用,免得以后无药可用。这让廖先生无所适从,甚至后悔自己那么早开始使用左旋多巴。

专家点评:左旋多巴有一个“蜜月期”,5年以后,病人会觉得不像刚开始那么有效,而且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其实,运动并发症的出现,虽与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有关,但也与帕金森病本身的病情进展有关。新近的临床治疗观点认为,在疾病治疗早期,只要左旋多巴剂量控制在每日400毫克以下,今后发生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概率很低。病人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左旋多巴疗效会减退而推迟用药时间,应听取医生建议,合理服用左旋多巴。

误区二: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从不调整用药剂量

生活实例

一年前,73岁的胡先生在某专科医院被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此后,胡先生一直遵医嘱用左旋多巴,效果还不错。由于年龄较大,儿女不在身边,每次左旋多巴用完后,胡先生就去附近地段医院配药。平时,只要症状一加重,他就加服1片药;症状稍缓解,他就减1片药。一晃一年过去了,胡先生出现了“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专家点评:帕金森病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病人,治疗方案不完全相同。同时,帕金森病的病情也在不断进展,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用药也有所不同。因此,病人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像例子中的胡先生一样,症状加重后自行加药,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很容易引起“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误区三:安装脑起搏器,可一劳永逸,从此不需再服药

生活实例

65岁的王老师患帕金森病10年。最近,他服用左旋多巴的效果越来越差,还出现了运动并发症。无奈,他在某三甲医院医生建议下安装了脑起搏器。原以为安装了脑起博器,从此可以不再需要服药。可是出院时,医生还是给他带了左旋多巴,并嘱咐他按时服药,定期随访。这让王老师和家人很疑惑,安装了脑起搏器,为什么还要服用左旋多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花这个冤枉钱!

专家点评:对帕金森病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手段,手术只是一个补充。通常,手术有严格的临床筛选标准。一般地说,只有到了特定的阶段,如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下降,或者出现了运动并发症,医生才会为病人选择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但是,手术后病人还是需要继续配合药物治疗。脑起搏器的主要用途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也就是说,药物和手术,两者治疗互不对立,服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是为了不服药。

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虽不少,但目前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根治帕金森病。通过合理治疗,多数帕金森病病人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如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能保持一个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

“沉默杀手”帕金森病

有的病人把保健品当成“灵丹妙药”,轻信“这刀那刀”能根治,甚至寄希望“脑移植手术”。这些都是错误的。目前认为 ,规范地服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帕金森病药物,才是治疗的最佳方法。当然,除了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外,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及进行适宜的运动,对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专家简介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的诊治。

特约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