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腫瘤防治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曉
2011年,上海市政府將“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確定為上海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之一。經過嚴謹的方案論證與充份的專案籌備,社區篩查實施工作已於2013年4月15日正式啟動。該項目向上海市適齡退休居民提供免費的大腸癌初篩服務,包括危險度評估問卷調查和2次在家採便的糞便隱血試驗檢查。初篩陽性的居民可憑結果告知單位,前往定點醫院進行腸鏡檢查確診,檢查費用由個人醫保帳戶支付,還可享有綠色通道和免掛號費的優惠。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市已完成110.5萬居民的篩查,在20.5萬初篩陽性的居民中,已有5.2萬做了腸鏡檢查,佔到25%,檢出癌前期病變9418例,大腸癌884例,其中早期331例。在篩查工作中,我們發現,上海市民對大腸癌篩查也存在多種誤區,其中有4種較為常見。
誤區1:大腸癌危險度評估問卷沒必要做
典型案例:張伯伯在居委會幹部的動員下,到就近的篩查點,準備領了糞便隱血試驗採便器就走,工作人員要求他回答完大腸癌危險度評估問卷中的問題才能走。雖然整個問卷過程耗時不到2分鐘,但是張伯伯感覺沒有必要做。工作人員很認真地告訴他:“即使2次糞便隱血試驗結果是陰性,但如果問卷結果呈陽性,也應該去做腸鏡檢查。”可是,張伯伯始終不相信問卷也能篩查大腸癌。
事實解讀:本專案所使用的大腸癌危險度評估問卷,是綜合我國多個大腸癌早診早治專案點使用的量表而確定的,其中大部份問題和陽性判定規則得到了世界範圍內多項研究的一致認同,可以輔助篩查大腸癌。
由於大腸癌或其前期病變的出血可以是間歇性的,甚至也有部份是沒有出血症狀的,所以單靠糞便隱血試驗,容易造成漏診,比例在10%~30%。而評估問卷可以篩選個人是否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只要屬於高危人群,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就比一般人群高出5~10倍,所以即使沒有糞便隱血,也推薦做腸鏡檢查明確診斷。研究發現,評估問卷陽性與糞便隱血試驗陽性的一致率最高可達60%,可以彌補後者10%~20%的漏診。因此,本專案明確要求:問卷是必須做的內容。
誤區2:糞便隱血陽性,肯定得了大腸癌
典型案例:50歲的李女士剛辦了提前退休手續,由於原單位效益不好,近10年沒有組織過體檢,所以她非常樂意地接受了大腸癌篩查。但當她看到自己的篩查結果為陽性時,當場就哭了起來,大喊自己好命苦,認為自己肯定是得了大腸癌。
事實解讀:無論是問卷評估,還是糞便隱血試驗,都只是大腸癌初步篩查的方法,用來判定個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並不能明確診斷大腸癌本身。
目前的篩查結果表明,在因初篩陽性做了腸鏡的居民中,近80%的人是少量息肉、潰瘍等良性病變,甚至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剩下的20%當中,大腸癌也只佔1/10,其餘都是腺瘤、多發性息肉等癌前期病變。所以,初篩結果陽性,不必驚慌失措。即使腸鏡檢查出異常,也應該為疾病能夠被及早發現和提前診斷而感到慶倖。針對良性病變和癌前期病變,可以通過有效治療消除癌變的隱患;即使是大腸癌,發現得越早,治癒率也就越高,目前早期大腸癌的治癒率已經達到95%以上。
誤區3:初篩陽性,腸鏡檢查結果卻正常,篩查白做了
典型案例:某居委會同時接待了幾位上門討說法的居民,他們都參加了大腸癌篩查,因為初篩結果為陽性,就去定點醫院做了腸鏡,而腸鏡的檢查結果卻是沒有任何異常,他們覺得這篩查是白做了。他們認為,初篩雖然耽誤了功夫,總算還是免費的,做腸鏡卻花費了自己醫保帳戶裡的錢,於是想要求政府相關機構把檢查費退還給他們。
事實解讀:腸鏡檢查結果無異常,並不代表篩查白做了。就像很多單位組織定期體檢一樣,檢查出的病例更是稀少,大多數職工幾十年體檢下來始終是健康的,難道這就代表體檢沒用嗎?從道理上講,沒用的就應該取消,而恰恰相反的是,現在無論個人還是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都越來越重視健康體檢和疾病篩查工作。
大腸癌初篩結果為陽性,僅提示個人屬於大腸癌高危人群,患大腸疾病的風險較高,並不代表一定已經生了大腸癌或其他疾病。
也有人詢問,既然糞便隱血試驗是陽性,說明大腸裡有出血,可為什麼腸鏡沒有發現任何出血點呢?這是因為佈滿人體全身的毛細血管時刻有出血的可能。如:受到情緒、動作和毛細血管自身新陳代謝的影響而破裂出血,即生理性出血,不僅出血的量非常少,而且會很快癒合;有些出血是外因引起的,如用眼過度造成的充血性出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喝酒、刮痧都會引起毛細血管充血和出血。研究發現,大腸內每日的生理性出血是0.6毫升,離我們使用的糞便隱血試驗的檢測下限還有相當距離,這就避免了大部份的過度診斷。但也不排除一些巧合的情況:在做糞便隱血試驗檢查時,因為糞便乾硬劃傷腸壁、過量飲酒、存在微小潰瘍,或者未停用阿司匹林等藥物,使出血量增加;而等到進行腸鏡檢查的時候,由於之前一段時間注意了飲食、停用了藥物、微小潰瘍恰好癒合等等,結果腸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
實際上,即使是初篩結果陰性,我們也建議50歲以上的居民,每5年做1次腸鏡,相當於健康體檢,這是已經被證實的有效減少初篩漏診的彌補措施。因此,居民覺得腸鏡白做了,要求退錢是不合理的訴求。
誤區4:查出來也是死,不如不查
典型案例: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自己社區內的大腸癌篩查工作在啟動後的1個月內進度非常緩慢,參與居民的數量少於預計,於是迅速聯繫各居委會瞭解情況。經調查發現,有一家號稱自己的產品能強身健體、包治百病的公司借著本次篩查工作的宣傳效應,也打起了自己的廣告,其中有“查出來也是死,不如不查”等廣告語,動搖了很多老年人參與篩查的信念。
事實解讀:這一說法與“癌症等於死亡”“生癌就是等死”犯了同樣的認識錯誤,在大腸癌上,更是大錯特錯,因此有必要再次細說分明。大腸癌篩查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比例,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癌症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率就越高。早期、中期、晚期的生存率差異很大,目前在上海,早期大腸癌病例的五年生存率超過了70%,中期下降到50%,晚期則只有15%左右。而對於良性疾病和癌前期病變的發現和治療,可以阻斷和推遲癌症的發生。本項目帶給居民的除了篩查,還有豐富的健康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科學知識的武裝,抵禦大腸癌危險的能力就更強了,大家千萬不能聽信謠言。
專家介紹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腫瘤防治科副主任醫師,擅長大腸腫瘤及其他腹部腫瘤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