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 包春辉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四季变化更替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通应,夏季和心、小肠相通,属火,常见的病邪是暑热。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易引起情绪焦躁;心阳也在夏季最为旺盛,易导致心烦、心悸、心慌、焦虑等不适。特别是老年人,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梅雨季时,湿邪和热邪共同为患,可导致身体沉重、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易腹泻等一系列脾胃不舒的表现。
此时,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物候变化而为之,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进入六月,一方面要做到“戒躁戒怒”,使自己情绪平和、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药膳茶饮和穴位按摩来清心健脾、祛湿。
茶饮药膳,饮食祛湿
● 荷叶粥
【材料】鲜荷叶1张,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荷叶洗净、切丝,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倒入水,加大米、荷叶丝,煮成粥状,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荷叶清暑化湿、健脾和胃,大米调养胃气、顾护脾胃,适用于入夏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的人群,身材偏胖、易水肿者尤其适用。需要注意的是,有手足不温、畏寒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慎食。
● 甘草绿豆饮
【材料】生甘草15克,绿豆100克。
【做法】甘草、绿豆洗净,甘草润透切片,绿豆浸泡2小时,入砂锅加水适量,旺火煮沸,改文火再煮1小时后适温饮用。
【功效】甘草补中益气,绿豆清热解毒。需要注意的是,甘草不能与强心苷类药物、排钾利尿药,以及中药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血糖高者也要慎用。
按摩艾灸,心脾得安
● 丰隆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功效】 丰隆穴是中医经络中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也是临床“祛湿”的主要穴位,可祛湿涤痰,用于治疗腹胀、肢体困重等脾胃失调的症状。
● 内关穴
【定位】在小臂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两根肌腱(即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
【功效】 内关穴是中医经络中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悸、心痛、心慌、胸闷等心胸不适。
● 阴陵泉穴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功效】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湿疹、头痛、咳嗽痰多等疾患。
按摩时,可用手指指腹压揉上述穴位,以感到局部酸胀感为最佳。每天可按压2~3次,每个穴位可持续按压5~10分钟,可先轻用力以适应,后逐渐加力。
自行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即手持一根艾条,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2~3厘米,以感觉穴位局部有温热感为宜。一般可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直至皮肤红晕为度。艾灸过程中,需注意及时调节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定时刮落艾灰,以免烫伤皮肤。施灸结束后,可将艾条放置密封的玻璃瓶或金属瓶中熄灭,避免安全隐患。
专家介绍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长于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免疫功能失调性病症、腹型肥胖、骨关节病以及亚健康调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