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  王立波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几十年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普遍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是由于长年反覆吸入空气中的过敏物质使气道形成慢性炎症,进而促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哮喘反覆发作。治疗重点是控制气道的过敏性炎症。

哮喘的治疗包括四个方面:环境控制、脱敏治疗、药物治疗、哮喘管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但重点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维持治疗,这两个阶段治疗的药物和疗程是不一样的。其中,缓解期维持治疗是重点,目的是控制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程度,维持患儿的肺功能在正常状态。治疗药物主要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是直接抑制气道的过敏性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

根据年龄、病情的不同,医生会为哮喘患儿选择不同的药物(主要为吸入装置类型)与用量,并根据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完全控制、部份控制、未控制三种。病情部份控制与未控制的患儿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直到完全控制为止,一般观察周期为三个月;病情完全控制的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用量,但如果病情加重,需要恢复有效剂量。

规范治疗可以帮助哮喘患儿较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少患儿家长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1:哮喘停止发作了,就可以停药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激素类药物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另一个是保护肺功能。

儿童过敏性哮喘大致在1岁以后起病(呼吸道过敏在这个年龄开始形成);7岁之后,随着孩子的肺功能逐渐成熟,哮喘逐渐停止发作;但50岁后,随着肺功能逐渐衰退,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又会重新出现。因此,哮喘其实是个终身疾病,儿童期哮喘治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年老后的哮喘病情轻重。

哮喘是慢性病,容易反覆发作,理论上需要长期用药。不过,哮喘发作还是有一定季节性的。比如,在上海,5~6月及10~12月为哮喘高发季节,空气中过敏原浓度高,呼吸道病毒感染比较频繁,患者在这几个月需要规范使用药物,其他季节可以少用或停用药物,但要以保证哮喘没有急性发作及肺功能正常为前提。

由此可见,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什么时候可以停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哮喘控制程度及肺功能情况而定,进行个体化分析。“用几个月的药就好了”或者祈望“断根”的想法,家长不应该有。停止发作就停药,很容易造成孩子哮喘反覆发作,影响其肺功能发育,埋下终身的健康隐患。

误区2: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太大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是否很大?”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的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肥胖、多毛等不良反应,但那是针对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而言的。哮喘儿童使用的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属于局部用药,药物剂量很小,仅有10%的药物从呼吸道被吸收入血液,因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比如,一个体重20千克的孩子,口服激素(强的松)的剂量为每天2毫克/千克体重,相当于每天40毫克,药物几乎全部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服药1~2周后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哮喘儿童吸入的激素量为每天200~400微克,其中吸收进入血液的仅为10%(20~40微克)。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吸入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的量是口服激素的1/1000,这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基础。

有的家长想:如果长期小剂量吸入激素类药物,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给哮喘孩子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药物潜在不良反应可能造成的损害。

误区3:把药物吸进去就行了,不必那么认真

吸入性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途径,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确吸入药物进入小气道的基础上,否则可能无效。医生会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的吸入装置,并指导患儿和家长正确使用。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刚开始使用吸入药物后效果不错,过一段时间效果就不怎么好了,其原因很可能是使用不规范或不认真。

延伸阅读:药物治疗之外的其他环节

1. 环境控制 控制哮喘病情,应注意减少环境中的过敏物质及不良刺激性物质,同时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室内环境中的尘螨、真菌等是导致呼吸道过敏、气道反应增高的主要原因。尽可能降低室内过敏原的量或浓度,是哮喘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烟草、煤烟、香水、油漆或甲醛等,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控制这些诱发因素可以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和频率。

2. 脱敏治疗 这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呼吸道过敏的程度,减少药物使用量。尽管我们强调环境过敏原的控制,但难度比较大,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孩子过敏程度比较重,可以进行脱敏治疗。但脱敏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难以完全控制呼吸道过敏症状,效果有限;治疗时间比较长,需3年以上,且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必须在医生观察下治疗;治疗停止后,效果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3. 哮喘管理 哮喘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因素比较多,必须进行定期随访,包括疾病控制及肺功能情况、药物调整与用法指导等。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呼吸病研究所儿科研究室主任,上海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感染化疗学组委员,上海药学会抗生素学组委员。研究方向:1.儿科呼吸道感染及免疫性疾病;2.呼吸道过敏性疾病;3.重症及疑难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