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趙章忠
七月流火!望著那火辣辣的太陽,人們總免不了擔心:別中暑了!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由外界物理條件(如高輻射熱、風速較小)影響下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的一種急性疾病,從事體力勞動者、年老體弱者尤易多發。
先兆中暑:輕度頭痛、頭暈、噁心、耳鳴、目糊、乏力、口渴、大量汗出、體溫正常或略高(不超過37.5℃)。
輕症中暑:上症加重,並可有顏面潮紅、胸悶、皮膚乾燥,進一步可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博細弱而數,體溫可升至38.5℃。
重症中暑:體溫持續升高,可達40℃以上,可見昏厥或昏迷、肌肉痙攣、抽搐。
一但發現中暑即當迅速救治,在盡快送往醫院的同時,還應分秒必爭、因地制宜地進行以下的應急處理。
一、通風降溫:一但出現先兆中暑即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使身處通風良好的陰涼處。若出現高熱,宜及時在身邊放置冰塊並用電扇吹風,使周圍溫度保持在22℃~25℃。
二、安靜休息:發現有中暑跡象,當立即停止工作,盡快離開熱鬧嘈雜環境。保持情緒穩定,寬衣鬆帶,身心放鬆,安靜休息。
三、冷敷:用濕冷毛巾拭擦額部、頸部、胸背、四肢等處。也可用冷水直接潑灑在皮膚上,或使患者浸於4℃水浴中,並反復擦浴,水溫升高及時更換。還可在頭額、腋窩、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拭頭面、胸腹等處,令其較快降溫。
四、補充水份:中暑者皆有不同程度的水份丟失,從而造成電解質代謝紊亂。因此,中暑當及時補充水份。神志尚清者,多飲水或多喝清涼飲料,亦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出現高熱神昏時,更當及時在醫師指導下輸液或鼻飼補液。
五、按摩推拿:
1. 用清涼油半盒填入臍孔中,用手指輕輕揉按;另用清涼油塗雙側太陽穴並輕按穴位。適用於各種中暑。
2. 用乾淨紗布蘸白酒或米醋在痙攣處反復摩擦,可治中暑所致痙攣、抽搐。
3. 重按合谷、人中、內關等穴,或掐人中、刺十宣(十指尖),以神清為度,用於神志昏迷時。
六、刮痧:用硬幣蘸香油或冷水,刮背部脊椎兩旁、頸部、脅間隙、肘窩、膕窩等處,每側各刮2~3行,至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可緩解周身不適、胸悶、欲嘔等中暑輕症。
七、敷臍:取仁丹5粒,研細末,放臍內,外貼紗布,1日1~2次。有退熱、解痙、開竅等功能,適用輕、重症中暑。
八、內服驗方:
1. 仁丹:每服10~20粒,1日1~3次,適於先兆中暑或輕症中暑煩悶、納呆等症。
2. 十滴水:每次服5~10毫升,1日1~2次。適於中暑所致頭暈、噁心、嘔吐、腹痛等症。
3. 西瓜皮:每服500克,煎湯代茶,頻頻飲服。適於先兆中暑或輕症中暑。
4. 絲麻飲:鮮絲瓜葉100克,升麻3克,滑石30克。煎湯代茶頻飲或鼻飼。適於輕症中暑,也可用於中暑重症。有清暑退熱之功。
5. 蔥汁或蒜汁:將蔥或蒜搗汁,每取約15克,調水灌服。用於中暑重症神昏倒僕。
特別提醒 中暑輕則傷身、重則殞命,當以提防為先:適當多飲防暑飲料,飲食宜清淡,可適量多吃西瓜、冬瓜、番茄、絲瓜、鮮藕、獼猴挑、梨、菜瓜、百合、綠豆等清涼解暑之品。營養應豐富,品種需多樣,但不宜過饑過飽。外出時宜戴透氣性好、能遮到頸部的帽子。老人及體弱者尤應避免在烈日下工作或行走,戶外活動儘量選擇在清晨或黃昏。
專家介紹:
趙章忠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教授、主任醫師,歷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傷寒溫病學教研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傳染病分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