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陸續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為説明廣大讀者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科學防護,遠離恐慌和謠言,根據國家衛健委等發佈的相關資料整理了十篇58個實用性強的科普問答。

一、基礎知識篇;

二、診斷治療篇

三、日常保健篇

四、個人防護篇;

五、家庭防護篇;

六、出行防護篇;

七、求醫問藥篇;

九、心理調適篇;

十、誤區篇。

1問:新型冠狀病毒是什麼?

答: 冠狀病毒是一類具有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冠狀病毒亞科分為α、β、γ和δ四個屬。加上這次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7種。大多數冠狀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相關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相關冠狀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際間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nCoV)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的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納米。其基因特徵與導致SARS和MERS的冠狀病毒有明顯區別。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

2問:冠狀病毒從哪裡來?

答: 既往調查發現,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冠狀病毒是在2002年由果子狸傳染給人類,其源頭是蝙蝠;而引起中東呼吸綜合征的冠狀病毒是在2012年從單峰駱駝傳染給沙烏地阿拉伯人。另外還有幾種已知的冠狀病毒在動物中傳播流行,但尚未感染人類。 目前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

3問:野生動物為什麼容易傳播病毒?

答: 在野生動物被捕殺、運輸、銷售、屠宰和加工等過程中,所有與野生動物接觸的人都有可能被其攜帶的病毒感染,然後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研究人員已經在果子狸和蝙蝠等的體內發現2003年SARS(“非典”)疫情的元兇——SARS冠狀病毒。又如:旱獺(俗稱土撥鼠)攜帶鼠疫桿菌,會通過跳蚤叮咬感染人類。旱獺生性膽小,遠離人類,一般不會造成危害,但如果有人主動襲擊、捕獵、食用旱獺,就會引起肺鼠疫在人群中的暴發。 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家人和他人,對野生動物要做到“不碰、不買、不吃”,更不要去有野生動物的集貿市場等有風險的場所,這樣才能徹底切斷傳染源,有效阻斷傳播途徑,自我保護,遠離危害。

4問:新型冠狀病毒“怕”什麼?

答: 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5問:“誰”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

答: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持續人傳人。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6問: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答: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可能。   直接傳播:   患者打噴嚏、咳嗽、說話時產生飛沫,人近距離接觸或直接吸入,可能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   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手被污染後,再接觸口、鼻、眼,可能導致感染 氣溶膠傳播:  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人吸入後,可能導致感染

7問: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預後如何?

答:人群普遍易感。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8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有多長?

答: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為1~14天,多為 3~7天。

9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答: 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 流涕、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重型病例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現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10問:普通感冒、流感與新冠肺炎有什麼區別?

答: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不適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全身症狀較輕,不發熱或僅有短暫發熱。流感多為高熱,全身症狀較重,伴畏寒、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噁心、食欲不振等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潛伏期一般為3~7天,症狀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重症病例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現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