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 第82期 - page 81

79
綜合報導
月經的出現是因為子宮壁每月充盈而因沒有受孕後
排出的物質,有些女性會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因為子
宮的收縮而產生小腹疼痛,甚至痛引腰骶。如經前
痛多屬實証,經後痛多屬虛証;暖敷腹部後疼痛紓
緩屬寒証,反之則屬熱証;隱隱作痛為虛、脹痛為
氣滯、刺痛為血瘀等。
經行頭痛是指每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以頭痛為
主的病證。中醫學認為此種疼痛的原因與經痛相
若,只是除需瞭解疼痛的性質是怎樣的外,還需瞭
解疼痛的位置,如前額、頭頂、頭後還是兩側,根
據頭痛的部位可辨別其問題所屬的臟腑經絡。
此外,亦有不少女性於來經前或經期時會感到乳房
脹痛或乳頭癢痛,一般會於經前
5
7
天開始乳房脹
滿,經前
2
3
天達高峰,時脹且痛,經後疼痛感消
失。女性的月經與血有著密切關連,中醫學認為「肝
主血」,而經絡中肝經循行的路線是通過乳房的,所
以女性來經時氣血紊亂亦會導致乳房脹痛。
總括而言,女性於來經時的各種疼痛不外乎是因為
氣滯血瘀、血虛血寒、陰虛、痰濕等。氣滯血瘀者
可選用鬱金、赤芍、桃仁、紅花、五靈脂等;血虛
血寒者可選用小茴香、川芎、玉桂、當歸等;陰虛
者可選用山茱萸、熟地、山藥、枸杞子花等;痰濕
者則可選用茯苓、白術、陳皮、生薑等。
很多婦女縱使平日身體彷似很健康,但在每月來經
時或每值來經前後,便會頓覺天旋地轉。中醫認為
此種情況屬月經病的一種,臨床稱為「經行眩暈」,
以每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為
主的病證。在中醫眼中常見的有三種證型:「氣血虛
弱」、「肝腎陰虛」和「痰濕內蘊」。
婦女於來經時會失掉一些經血,如平素身體屬氣虛
血弱者,來經時便更形不足,氣血不能夠上溢以濡
養腦部清竅,頭腦因此氣血虧虛,便會感覺天旋地
轉,搖搖欲墜。中藥選方建議可服用具補益氣血作
用的婦科補血名方「膠艾四物湯」加味:當歸、白
芍、熟地、川芎、阿膠、艾葉、黃芪、杜仲。
中醫認為「血」屬陰之物,由於講求陰陽平衡,故此
平素「肝腎陰虛」的婦女於來經時失掉經血,陰不足
情況相對變得更加嚴重。陰虛時則陽變得亢盛,陽
向上衝擊頭腦便會覺得頭暈。除此,同時還可能會
出現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腰痠腿軟或手足心熱等
證狀。中藥選方建議可服用具滋補肝腎的「杞菊地黃
丸」:枸杞子、杭菊、熟地、淮山、山茱萸、茯苓、
澤瀉、牡丹皮。
若女性身體內痰濁及濕氣瀰漫,於來經時亦會昏昏
欲倒。如何知道自已有沒有痰濕呢?對著鏡子把舌
頭伸出來看看自已的舌苔吧。如果舌苔很厚地堆
躺在舌頭上,便證明身體裏有「痰」,舌苔愈厚表示
「痰」愈多。「痰」從何而來呢?中醫認為這是與脾
功能失調有關,「脾主運化」,意指脾負責運送和轉
化營養和身體裏的水液,如果脾虛弱失職,便無力
運送營養和水液,「痰」和「濕」因而產生。脾的另
一功能是「統血」,所以若因脾失職出現「痰濕」,亦
意味著脾「統血」的功能同時下降。平素脾虛的婦女
於來經時失掉經血,脾不能統血,身體裏的痰濕遂
向上衝擊頭腦,所以便會感覺眩暈。中醫治療痰濕
引起的經行眩暈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法夏、白
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生姜。
部份女性每當月經來潮時或每值來經前後,總會無
緣由的出現感冒症狀,於月經後自行痊癒,此症狀
稱為「經行感冒」。從中醫的角度看來大多數經感患
者主要是由於衞氣不足所引起。衞氣是一種循行於
人體肌膚外面一種防衞我們的氣,是保護防衞我們
的屏障。如衞氣不足,人體便容易被外邪入侵而生
病。治療經行感冒可選用小柴胡湯(柴胡、人參、
黃芩、半夏、大棗、甘草、生薑),因為月經來的時
候,經血往下走到子宮,血不足,衞氣不夠,外邪
從外襲裡,這時候小柴胡湯一劑下去就能發揮最大
的效用。
治療各類型的月經不適建議在經前一周開始服藥,
經期時可以停藥;於經期完結後加以適當調理,如
是者為期作三個月之周期攝護,月經不適紓緩情況
十分理想,收效顯著。保持情緒舒暢,避免經前情
緒緊張,對於預防月經不適的發生和減輕疼痛也很
有幫助。
1...,71,72,73,74,75,76,77,78,79,80 82,83,8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